保险产品

健康管理:撬动健康险市场利器

2012-04-184次浏览
小新客服
健康险不单单是简单的现金“出纳”,它应该提供全面的健康风险管理和服务。目前我国健康险市场要走出困境,需发挥将抗管理的作用将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有机结合,利益健康管理撬动健康险市场。

“健康保险不单是简单的现金""出纳""行为,它应该提供全面的健康风险管理和服务,实现健康维护、诊疗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管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治超在4月20日举行的2011国际健康风险管理论坛上表示。

的确,我国健康险市场要走出困境,须将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相结合,用健康管理来撬动健康险市场。

健康险中的“健康管理”是指保险管理与经营机构在为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和医疗费用补偿的过程中,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或与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的合作,进行健康指导和诊疗干预管理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健康服务和控制诊疗风险。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表明,实施健康风险管理后,通过有效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美国疾病管理协会一项研究成果表明,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医疗费用可减低到原来的10%,而10%的个人和企业未做健康管理,医疗费用则比原来上升90%。

目前国外很多经营健康保险的公司都已经成为实施健康管理的主力,很多健康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对客户实施健康管理。

可是在我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的结合目前并不紧密。无论是健康管理还是健康保险,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010年,我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677.5亿元,同比增长18%,低于2010年全国保费收入增速,只占总保费收入的6.75%。由于经营主体众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不少保险公司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用其他业务利润来补贴健康业务,市场费率无法真实反映健康保险的业务成本,业务风险被严重低估,导致赔付率居高不下,经营入不敷出。

“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强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对客户实施有效的健康管理,来改变保险公司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改进客户的健康水平,减少保险公司的赔付支出。”4月19日,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玉泉在北大赛瑟论坛如此建议。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健康管理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健康保障的前移、风险控制的强化和赔付率的降低,改变传统健康险的经营模式。

特别是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健康保险业务提升利润乃至扩大规模的关键要素:一方面,健康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对医疗网络或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审核不合理的费用支出,通过利益共享机制来制约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健康管理来改善被保险人群体的健康状况,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可喜的是,目前已经有一些保险公司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尝试实施“健康管理+健康保障”的创新实践。

据了解,平安健康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合作,指导客户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发生,降低医疗费用,同时还逐步搭建包括医网、药网和信息网在内的“三网”健康保险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服务。人保健康也在探索向客户提供以诊疗绿色通道、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异地转诊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服务。昆仑健康保险公司着眼于提高被保险人健康状况,开展“治未病”健康管理工程,将健康保险与中医“治未病”结合起来。

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龚贻生表示,保险行业和健康管理行业的合作方式在国际上已取得经验,在国内也是发展趋势。健康保险要应对挑战谋求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实践证明,健康保险如果继续走普通寿险的发展模式,就会走入死胡同。而发挥健康管理的作用,将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有机结合,是健康险专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