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个月重新投放抵押补充贷款(PSL)3500亿元,人民银行披露的这一举措为2023年精准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画上句号,也为2024年货币政策操作打开新的想象空间。谈及2024年货币政策,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从总量、结构、价格三方面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人民银行将强化总量型与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必要时会创设新工具。当前货币政策“工具箱”较充足,并有望继续得到充实,一季度是政策适时发力关键期。在这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改善。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58万亿元,同比多增1.55万亿元。
为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2024年总量政策应如何做到灵活适度、适时发力?综合当前经济形势和信贷投放等因素判断,择机降准的可能性有所增加。根据新近公布的2023年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仍处于50%以下的数据显示,“一旦PMI连续3个月低于荣枯平衡线,货币政策做出反应的概率就会显著增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适时降准也可“护航”信贷投放,稳固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降准释放的低成本、长期限资金可支持2024年一季度政府债发行以及银行信贷投放。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在2023年12月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后,若2024年一季度以降准操作配合,将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着眼于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适时降准的必要性也有所加大。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后续特别要运用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
此外,专家表示,过去几年,我国并未实施强刺激政策,货币政策加大力度的空间依然较大。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下调空间。
在新的一年里,人民银行将继续发力,加强结构性工具的创新,助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邹澜表示,要进一步提升货币信贷政策引导效能,紧扣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做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五篇大文章。
应用好存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董希淼指出,“近年来,人民银行创新推出17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特定金融机构、行业或领域精准投放流动性,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在加力实施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和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的同时,不排除2024年一季度增加额度,乃至推出新的定向支持工具的可能性。除五篇大文章以外,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也需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
人民银行8日披露,2023年新增抵押补充贷款额度5000亿元,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发放“三大工程”建设项目贷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未来针对“三大工程”或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此外,为配合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央行有可能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提供应急流动性。
价格型工具在2023年发挥了重要作用,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的下降以及LPR改革效果的释放对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起到了推动作用。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和LPR改革效果的进一步释放,市场普遍预计,2024年新一轮降息进程或逐步开启。
经济修复仍需有效需求实质性回升,引导融资利率下行已成当务之急。在当前低通胀背景下,我国实际利率较高,为降息提供了一定空间。随着CPI同比增速下降,2023年10月以来CPI同比增速转负,为降息提供了更多空间。
综上所述,2024年货币政策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人民银行将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