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同业总会考察团在国家人社部工伤保险司相关领导陪同下,考察本市工伤职工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康复训练情况。图为工伤职工展示康复训练效果。
天津是全国老工业基地,在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障职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权益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本市人力社保部门着眼于保障改善民生,不以险种为小,突出民生重大,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坚持改革创新,推进人文管理,逐步建立起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工作体系。
3 截至2014年底,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345万人,比“十一五”末增加40万人,增长13%,累计登记工伤职工18.8万人,基金年收支规模近20亿元。自2007年起连续九年调整工伤待遇。工伤康复项目拓展到58项,辅助器具配置项目增加到79项,近万名工伤职工受益。
制度给力
实现单位从业人员全覆盖
2010年《社会保险法》和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后,市政府重修了《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对工伤保险制度作出完善,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形成了“一法一条例一规章”的制度框架。
市人力社保部门将工伤保险纳入五险统一征缴,对参保结构、均衡进度等内容实施定期督导检查,促进用人单位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创新参保方式,对建筑业实行按项目总造价低费率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切实维护建筑业农民工的工伤保障权益。调整完善劳务派遣用工参保缴费办法,将派遣用工由过去劳务派遣单位申报参保改为实际用工单位代缴,实行同岗同险同费率的办法,促进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协同参保缴费。出台公务员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将全市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实现了单位从业人员的制度全覆盖。目前,本市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已经从各类企业扩展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和机关、参公单位和社会团体,一个全面覆盖、统一开放的工伤保险制度基本形成。
机制助力
全力打造“五大亮点”
费率浮动综合考量。本市加强参保单位浮动费率管理,在考核支缴率的同时,将工伤发生率、因工死亡和重伤人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纳入考核范围,实行费率浮动与支缴率、工伤发生率等因素综合考量、及时浮动,促进了综合费率水平与基金支出增长幅度相适应。
认定鉴定客观高效。统一认定、鉴定操作规程和管理标准,全市工伤保险服务窗口统一印制、公示规程标牌。率先成立工伤认定工作指导委员会,对重大疑难工伤认定、鉴定案件实施科学评判。建立全市统一劳鉴医学专家库,实施专家分级鉴定制度和重大伤情会商制度,确保鉴定客观公正。建立工伤认定和医疗费用结算快速办理机制,实施事故预调查,对事实清楚无争议的案件在3日内作出认定,最长不超过10天。一经认定,即时联网结算,免除单位和职工垫付负担。
工伤预防率先试点。出台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工伤预防费用使用比例、使用范围、使用流程、资金拨付等具体政策。建立工伤预防工作联席会议、项目实施效果考评和工伤预防费专项检查三项制度。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委托社会组织实施。相继推出18个工伤预防项目,特别是在天津广播电台公益提醒广告、地铁可视媒体滚动公益视频和《天津日报》专栏、《天津工人报》专刊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工伤康复务实规范。制定《工伤康复价值评估标准》,建立价值评估与效果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扩大康复人群和康复项目范围,进一步提升康复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工伤职工日常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康复工作,促进工伤职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近年来共有3700余名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康复服务。
待遇标准联动调整。建立了与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挂钩的正常增长机制。将工伤保险待遇调整纳入市委、市政府增加群众收入工作方案。伤残津贴、退休工伤人员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等各项待遇与本市社平工资挂钩调整,护理费、丧葬费、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同步调整。
科技发力
形成“三化”管理服务模式
管理信息化。建立了参保缴费、认定鉴定、待遇支付信息系统,将全部参保单位、参保职工、工伤人员和协议服务机构纳入系统管理。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交工伤认定预申请,并与工伤保险信息系统实现对接,实现了工伤认定鉴定业务监测、查询、统计分析和认定鉴定与待遇支付信息共享。在全市25个工伤认定鉴定窗口均配备社保卡读卡器,通过社保卡识别工伤职工身份、就业及参保信息。
服务人性化。开展向工伤职工发放慰问卡、服务指南和提示短信的“三送”等活动,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实现经办规程与服务指南同步,并及时发送提示短信。目前已累计发放慰问卡4.3万张,服务指南7万余份,宣传和提示短信300余万条。监督即时化。建立了工伤医疗康复实时监控系统,将全市70家定点医疗、康复及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和3000余名服务医师、19万名工伤职工全部纳入网上监控系统,实现监管即时无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