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一般比较好的医疗设备及医疗资源较集中于一线城市,也因此一线城市的医院就诊很拥挤,想要就医比较困难,同时医疗费用也是比较高。近期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惠利于民,上海进行了公立医院的改革并建立了“试验田”。
目前作为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试验田”,主要是华山医院北院、瑞金医院北院、仁济医院南院、市六医院东院等4家郊区新建三级医院投入运行已届半年。市卫生计生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今天上午通报称,4家医院“医药分开”“市区两级财政支持”等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对相关成效作出评估后将适时在全市推广。
据了解,根据去年年底市政府下发的《上海市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精神,上海市已经在4家医院探索的公立医院改革主要包括实施医药分开、创新药品供应管理模式、改革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支持医院发展等几个方面。
施行医药分开目前4家新医院已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适当提高门急诊诊察费、住院诊察费、床位费、护理费等共计31个项目的收费标准。其中,普通门诊诊察费从14元提高到26元,医保支付20元、个人现金支付仍为6元;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门诊诊察费分别从17元、20元提高到50元、75元,医保支付20元,其余部分由个人自负。
另外,住院床位费调整后,医保相应提高支付标准,个人自负水平不变;其余住院服务项目收费调整后,根据不同对象仍按现行分担比例,由医保和个人分担。此举的目的,是希望在理顺医院补偿机制的同时,通过价格杠杆,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与医药分开改革试点相配套,创新药品供应管理模式
联手国药控股、上药控股等国内技术领先的医药经营企业,率先探索医院药品供应链服务外包和药房物流管理新模式,实现医院药房零库存,药品供应链集约、整合、信息化,大幅提高了药品物流供应效率。
医药企业全面接手医院药品的采购、配送、存储和销售,医院仅保留核心的药事服务,药学专业人员的主要精力转向临床药学研究与服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工资总额以岗位工作量为基础,切断医院收入分配与经济收入的直接联系;
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绩效管理模式和内部分配机制,围绕患者满意、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病种难易度、临床科研产出和教学质量、成本费用控制、医德医风等核心内容建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紧密挂钩,引导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控制费用。
完善了医院法人治理结构4家新医院分别成立了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成员由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院所在地的区政府、有关大学、母体医院及员工代表、社会人士等组成。理事会作为医院的决策机构,负责章程的拟订和修订、规划、预算、业务发展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制度,总会计师由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聘任并委派至4家医院,对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实施会计监督。
针对4家新医院运行初期出现的经济亏损情况,目前市级层面正在研究制定相应的补偿办法。按照市政府的要求,4家医院所在地区县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在医院投入运行后的前三年连续给予补贴,用于支持医院的人才引进和母体医院人员到郊区服务等。区县相关部门还主动对接医院,为医院在附近提供职工宿舍,上下班高峰时段在地铁站和医院之间设置短驳公交,切实解决医院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等。
目前,4家新院全部开展门诊预约挂号、一站式付费等举措,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并明确以比同级同类医院均次费用下降20%-30%为控制医疗费用的目标。
截至上个月底,4家新院共开放床位1230张,医务人员到岗率超过90%,已提供的医疗服务有门急诊59万人次、出院1.29万人、住院手术5586例,病人就医费用低于母体医院,平均住院天数约9天。
此次改革有效解决了市区医院就医拥挤医疗费用相对较高的难题,也有效的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在上海各地区均化分配,把更好的医疗资源覆盖到了更多民众,真正做到了保障了人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