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是目前寿险市场唱主角的产品。不论在银行理财专区的柜面上,还是保险营销员的口中,向消费者推荐的十有八九都为分红型产品。但是这么多分红险产品,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事实上,分红险的“身份”远比万能险和投连险复杂,同样冠以分红险名头的保险,因为销售渠道不同,其本质可能相差很多:有的偏重于理财,有的偏重于保障。
银保渠道重理财 “理财为主、保障为辅。”这是保险资深人士冯嘉亮对银保分红险特点的概括。作为兼具理财和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在银行销售的分红险往往更突出其理财收益性。 稳健回报、坐享红利是各家银保分红险都强调的特点,如太平洋人寿的“保得利”,趸交8560元,保险期间满后可获1万元生存金外加累积红利。红利复利滚存也是银保分红险的一大卖点。据沪上一家大型寿险公司银保部负责人介绍,银行定期储蓄利率是以单利计算,分红险历年红利若放存保险公司则是以复利计算,对于本金较大的客户而言,具有诱惑力。 相比个险渠道分红险15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保险期间,银保分红险讲究更短时期内返利。如泰康人寿的“金满仓”、国华人寿的“华瑞丰年”、中德安联的“安裕丰财”保险期间都仅为5年。5年期满后,客户便可连本带利获取资金回报。由于侧重及早返还,因此银保销售的分红险多为两全型保险,而年金类的需长时间返还的分红险则多在个险渠道销售。 相比理财功能,银保分红险的保障功能显得较为简单。如华泰人寿的“安心稳健两全分红型保险”,30岁男性投保1万元,如不幸身故,风险赔偿金只有10680元,几乎与投入的保费相差无几。 冯嘉亮告诉本刊,由于银保渠道核保的初审权是下放给银行,鉴于银行只是作为兼业代理机构,在业务专业性方面难以与保险公司相比,因此不适合做消费型的高保障类产品。因此在银行购买保险,大多不用体检。 个险渠道重保障 相比银保渠道,营销员售卖的分红险更注重保障,特别是因能搭配相关附加险,保险责任范围比银保分红险更广。 如平安人寿个险渠道的“鑫祥两全分红型保险”,35岁男性投保,20年交费,年交保险费4330元,在保险期间内身故,受益人将获得15万元的保险金。搭配鑫祥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附加险后,保险责任就涵盖了被保险人生存金给付、寿险身故保障和罹患重大疾病的风险保障。 若银保分红险的被保险人在责任期内身故,保险公司的给付通常是基本保额外加红利;而银保分红险的基本保额与投保人所缴保费相差无几。相比银保分红险5年、10年的保险期间,个险渠道的分红险在保障时间跨度上更长。如“国寿鸿寿”年金分红险,自被保险人60岁起给付养老金,直到80岁为止,保险期间达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