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医院司法部门探索应对医暴的措施和方法

2015-08-240次浏览
小新客服
近几年,每每碰到暴力伤医事件,各方的表态都很坚决:采取零容忍政策,严防严管严打击。态度明确固然是好的,但仅有态度肯定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路径支撑,再多的表态也容易流于形式,变成口号。
每一次伤医事件,从触发的原因、发生的过程,到造成伤害的结果,都带来了极为惨痛的教训。通过细致、理性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到一般性的应对措施,形成机制,也可算是“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任由医暴一次次发生,应对总是从零出发,那些被侵害的医护人员岂不白白流失鲜血,白白付出生命?

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不少地方的医院、医生,以及卫生、司法部门,正在认真总结,探索应对医暴的措施和方法。

例如,有的医院专门制定了应急预案和流程,组建应对小组,一遇医暴立即启动防护程序。如何抵御,如何逃生都有章可循;有的地方给所有医院装上监控设备和报警装置,24小时全方位实时监控;还有地方密切医警联动,把警务室搬进医院,出现施暴行为快速出警、迅速隔离、就地制服。

医生也没闲着。有人自设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既要看好病,也要看好人,对某些情绪易极端、心理有障碍者要多加提防;二级预防力求减少暴力对抗的发生,从患者言语、家属行为中捕捉蛛丝马迹,时刻进行风险评估,不刺激,多安慰;三级预防要善于逃跑,跑得快、跑对路,避免侵害。

应该说,无论大小多少,这些办法都会汇聚成为抵御医暴伤害的“秘笈”。那么,下一步能否将这些“地方经验”“个人体会”整合起来,上升到更高层面,推广到各级医院,形成统一的“行业操典”?

搭乘飞机之所以成为现在最安全的出行方式之一,就是归功于一次次空难发生后,航空业都会认真分析每一起事故原因,不断进行安全改进,使其成为全行业通用的技术和程序,比如空中交通管制、机组人员团队配合、洗手间烟雾报警、燃油惰化装置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从而确保飞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遏制伤医,不妨借鉴。

总之,“零容忍”治医暴,不能一次次“零起步”,血的代价应该换来制度上的不断完善,而不是粗枝大叶的一笔带过。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