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国内经济转向利好

2013-03-260次浏览
小新客服
11条对国内经济利好的规定,都是什么呢?

随着世界经济滑向深渊,中国经济也逐渐回落,稳增长就成了当前重要任务,国务院出台了11条举措应对经济下行。

第一,要继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负。这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有的内涵,减税刺激民间消费和投资,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转型,避免过度的政府投资挤压民间资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要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货币政策稳健是去年中央工作会议定下的基调,鉴于以前信贷投放过猛,物价和资产泡沫泛起,货币超发引起了诸多社会矛盾,这次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可以说是经济转型基础。只有改变信贷结构,才能促进产业升级,让无效的垄断和身份信贷没有活着的理由。

第三,着力扩大内需,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光靠政府投资是不行的,政府本来就不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千万民企和民间消费力量才是我们经济增长的源泉。保护消费,就是保护中国经济。

第四,抓紧落实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加快普及光纤入户,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政策很好,关键在落实,落实遇到阻力,等于政策白出了。

第五,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我们认为,投资重大项目无可厚非,只是不能成为主导。基础设施建设当然是降低经济运行成本的基础,但在现实中,很多项目挤压民间信贷,制造太多的流动性,很多工程是靠信贷,而非自有资金,可能会造成货币超发,税负加重,投资无效率。

第六,认真梳理在建续建项目,切实解决存在问题,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半拉子工程的出现往往是管理不善,或者说是屁股决定脑袋,没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让半拉子工程挟持了信贷,更不能使责任者的错误让全民为之买单。

第七,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政策很好,但根据36条和新36条遭遇来看,玻璃门现象很严重。如何从鼓励切实转换到现实层面的落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

第八,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小企业是经济腾飞的基础,经济学教父支持的就是这种自由竞争的企业,英国的崛起实际上改变了重商主义下的官办商业,即西班牙和葡萄牙式的崛起,美国的崛起同样显示这一规律。美国之所以反垄断,就是看到了小企业乃是国之根本,没有小企业的繁荣,大企业很多反而是祸害,所谓拉美陷阱根源就在于此。

第九,和完善出口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我们外贸出口难,别国也难。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中国商品保持优势,我们至少比别人强一点,那么,我们就能赢得胜利。当然,现在国际形势很复杂,慎提崛起,人家都趴下了,还天天崛起惹人厌。像日本那样,不声不响的就成为世界第二了,成本少很多。

第十,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实现农业再获丰收,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最近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起了市民和农民普遍关注,农民没获益,市民普遭损,这样的机制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的隐形税收太强悍了,需要透明和改进,如果不改进这些现实的激励机制,政策落实就成为无根之水了。

第十一,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扬州救市政策被默许,这说明一个问题,房地产调控开始在现实层面松了。最近成交量回暖,北京价格反弹等消息,说明有些地方市场开始慢慢转暖。房地产政策向来争议很大,最近两年,很多开发商也都觉得价格普涨会危及整个行业生存,因为成本太高不但对购房者不利,对开发商也很不利。开发商赚得是利润,而非高房价,如果系统性风险很大,市场被搞崩溃了,受损的不仅仅止于购房者了。当然,调控政策不是要将市场一棍子打死,而是要保持其发展的合理性。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