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方今报》报道:“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之后,保险业迅速启动了保险查勘和理赔工作,目多家保险公司对出险客户支付了赔款。不过,保险行业支付的赔付金额普遍不是很高,很多身故的投保者只获得了几万元的赔付。
近年来重大事故频发,而事故后的各类赔偿也受到国民高度关注。此次动车追尾事故赔偿结果中,根据各保险公司公布的理赔案例来看,最高的一笔单笔赔偿额为34.8万元。这位中国平安的客户同时拥有平安寿险、养老险和平安银行信用卡附赠险共三份保单,涉及列车意外伤害险、短期意外伤害险、列车意外医疗险等。此外,太平洋保险公司的理赔中也有一例赔付金额达到20万元。血的教训重新唤醒人们对风险的认识:"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而保险在规避风险方面,则是责无旁贷!
但我们从这些已公布的理赔案例中也看到了另一种现象,那就是获得10万元以上赔付的案例寥寥无几,多数理赔金额都在10万元以内,还有的身故投保者获得的理赔只有3万多元。由于D301列车司机潘一恒被关注,他的理赔自然也引起了记者关注,事故发后,平安人寿向潘一恒家属赔付理赔款52333元,他购买的保险产品主要都是理财分红类的。对于这一现象,也有媒体报道说:"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之后,保险业迅速启动了保险查勘和理赔工作,目多家保险公司对出险客户支付了赔款。不过,保险行业支付的赔付金额普遍不是很高,很多身故的投保者只获得了几万元的赔付。
当我们宣称保险是一种责任、保险是一种生活态度、保险是一种远见、保险是一个解决方案等等等等的同时,保险理赔似乎并没有给我们如此大的安慰。保险本应回归保障,但纵观目前的保险市场,重理财轻保障的策略扭曲的运行着。最新的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投资理财型保险保费占整个人身险的规模更达到了90%以上,这让本来保险密度和平均保额不高的中国老百姓雪上加霜。
保监会在09年就开始倡导了保险回归保障本质,可是目前保险公司为了扩大保费规模,创造股东利益最大化,更多的主打推荐产品还是理财型的保险。作为保险的主要营销渠道,银行保险渠道和营销员渠道的主打产品均是理财型保险。在这种情况下,事故发生后受害者却没有得到高额度的赔偿并不奇怪。其实保险密度不高是历史原因,但每个投保人的保障额度不高就是有问题了。这里也呼吁中国300万保险营销员,你不能改变公司的营销策略,也不能影响公司的推动和奖励,但你能做到的是让你的客户拥有最基础的足额保障;消费者在挑选保险的时候,自己也要有一定的判断力,要以自身保障为主导,要先保障后理财,这一点做到了,才能实现你买保险的最根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