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公布 险企尝试“代理人制度”向“员工制”转型
以后没有大专学历不能卖保险。保监会网站近日公布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明确将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提高至大专,但是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考标准。有险企相关负责人表示,提高从业人员学历标准可以提高整体行业素质,提升行业形象,但是另一方面也将直接增加险企的运营成本,让本来的 “增员难”变得更加困难。据悉,《办法》将于2013年7月1日起生效。
学历标准不会“一刀切”
目前保险营销人员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近90%,根据2006年保监会发布的《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只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而此次最新《办法》要求,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大专学历,取得全国通用的资格证书,方可在全国范围内销售保险产品。与此同时,允许保监局根据地区实际作适当调整。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提高学历有基础也可行,但也要灵活对待、不搞“一刀切”。据介绍,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通过规定考试后取得的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同时保监局可根据辖内实际调整参考人员学历,但取得的资格证书仅在当地保监局辖区有效,这些人员欲跨区从事保险销售,还得另外参加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险企运营成本或上升
长江证券研报分析指出,从过往数据来看,保险职工学历在大专以下的占比为 72.9%,2011年数据显示,国寿、平安、新华和太保占比分别为56.7%、38.5%、89%和62.8%。若剔除70%的低学历代理人,优质代理人的留存成本和新的高素质代理人扩招成本将上升,保险公司会面临代理人成本上升压力。
由于保险代理人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加上现行的保险代理人制度没有固定收入。“很多公司大部分做业务很成功的人群多是40岁到50岁的师奶,一是因为她们有经济基础,二是由于她们有人脉。现在能做到‘陌生拜访’的代理人少之又少,所以保险公司增员本身就很困难,现在又加上大专学历的硬性规定,真正愿意加入营销员队伍的人少之又少”。
目前有公司已经开始实施“大专学历”的硬性标准。据上述公司的个险渠道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除了规定“大专学历”的硬性标准,还在逐渐实施从“代理人制度”向“员工制”的转型。据介绍,高质素的代理人产能是普通学历代理人的3~5倍,“尽管运营成本增加,但是产能的提升有效地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和成绩”。
广东保险行业协会
将与院校合作培养人才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研究实施保险营销人员素质持续改善计划;在《办法》确立的基本资格管理制度基础上,鼓励支持保险行业协会、高校等探索推行要求更高的专业资质考试,要求保险公司切实承担起教育、培训和管理等职责。记者从广东保险行业协会了解到,协会目前正在实施学历教育计划,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进行保险代理人的再教育。
保险营销员对员工制反应不一
在保险业打拼了15年的王勤华(化名)对员工制并不青睐。王勤华目前是行业前四名的一家保险公司北京海淀分公司的部门经理,手下各个层级的下属约有70余人,年均收入超过30万元。
王勤华认为,特别期待员工制的是一些业绩平平,缺乏人脉资源的营销员。“当初我进这行时,正是因为没有底薪,所以只能更加勤奋地去拓展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不过每签一单都有高额的佣金,这就是对自己辛劳的最好回报,而且通过增员带团队,还可以享受公司的育人津贴。而一旦转为员工,有了底薪,出于控制成本的需要,佣金率可能会做相应下调。”相比之下,王勤华更垂青于当下运行代理人体制。
一位在保险公司总部从事管理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寿险业目前有两百多万个营销员,相当于保险业为社会提供了200多万个就业岗位,如果要实行员工制或者提供基本保障,势必会加大保险公司的人力成本,保险公司出于成本管理的需要,也势必会裁掉大量产能的营销员,由此也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