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险企出现业务发展迅速或者经济下行的情形时,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便会开始吃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险企存在较高的业务扩张风险
法治周末实习生郝若希
法治周末记者蒋起东
近日,在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后,一季度寿险公司的经营业绩也浮出水面。
截至5月5日,在150家披露了2017年一季度偿付能力公告的险企中,富德生命人寿一季度亏损28.33亿元,成为一季度亏损最为严重的保险公司。
偿付能力充足率逼近监管红线
富德生命人寿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显示,其核心偿付能力溢额由上季度末的-71.89亿元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99.1亿元,综合偿付能力溢额由上季度末的58.23亿元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30.01亿元。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1-17号)》的规定,保险集团的偿付能力应当符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等于保险集团的核心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等于保险集团的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率等要求。
而富德生命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由上季度的80%下降至73%,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由上季度末的116%降至108%,尽管达到监管标准,但徘徊在100%的监管红线附近。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2017年1月-3月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富德生命人寿一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出现明显缩水,由2016年同期的632.8亿元减少至426.7亿元,降幅32.6%。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一项为244.81亿元,对比2016年同期395.59亿元的数字,同比减少38%。
法治周末记者尝试联系富德生命人寿负责人,欲了解亏损原因,但截至发稿,没有得到回复。
事实上,富德生命人寿业绩下滑,在2016年年报中就有所显示。富德生命人寿2016年年报中披露,其2016年亏损了50.61亿元,而在2015年,其实现了52.13亿元的净利润。
富德生命人寿2015年度与2016年度的年报显示,尽管其2016年的保户储金及投资款相比2015年增加了6.59%,但公司2016年的投资收益却同比下滑36.35%,由2015年的280.92亿元降至2016年的178.8亿元。
富德生命人寿2016年斥资188.28亿元投资权益类资产,其中,投资股票的金额同比增长7.36%至11.07亿元,然而股票市场的三大指数走势全线萎靡,导致了富德公司收益急剧下滑。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富德生命人寿持有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5.09亿股,持股比例29.97%;持有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1.12亿股,持股比例15.66%;同时,富德生命人寿成寿险业一季度亏损王,持股44.71亿股,比例21.58%;持有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13.47亿股,比例29.93%。
富德生命人寿持有的上述4只股票在今年一季度行情中全线下挫,浮亏42.41亿元。
另一方面,公司斥资118.15亿元所投资的基金产品也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为-11.69%,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则在-7.46%。
“无疑,保险公司的利润受投资收益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多家险企净利骤降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当险企出现业务发展迅速或者经济下行的情形时,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便会开始吃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险企存在较高的业务扩张风险。
“例如有的险企不断推出高收益理财型保险业务,这无疑会消耗更多的资本金,导致偿付能力明显下滑。要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险企需要增加自有实际资本金,这就亟需股东源源不断地注资,以提高偿付能力。”宋清辉说。
为改善和提高偿付能力,富德生命人寿采用发行资本债的方式“补血”。2016年4月1日,保监会发布的公告,同意富德生命人寿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目前,富德生命注册资本已达117.5亿元。
此前,2016年5月至8月,保监会对9家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的公司下发了监管函,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富德生命人寿被列入其中。数据显示,被下发监管函的9家险企中,4家险企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亏损,6家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以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下滑。
在“偿二代”下,万能险业务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消耗较大。受到保监会重拳施压,多家险企缩减万能险业务。富德生命人寿一季度的万能保费收入出现了同比多达百亿元的下浮。今年一季度,华夏人寿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同比骤减767.31亿元;前海人寿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对比2016年同期减少334.14亿元,其中该公司万能险保费收入仅余4678万元。
保险行业净利润下滑的趋势,随着险企年报、偿付能力公告的披露更为明显。有些公司持续亏损,有些或曾有短暂盈利。富德生命人寿在一季度中亏损金额最大。同期,君康人寿亏损15.34亿元,上海人寿亏损2.31亿元,东吴人寿亏损7759.6万元。
进入严监管时代
2017年,是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实施的第二年,监管层在政策层面频频发力。
1月24日,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为防范个别保险机构激进投资和集中度风险,该通知明确了重大股票投资和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要求,规定了保险机构开展重大股票投资和上市公司收购在偿付能力、股票投资能力、内控管理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程序要求。
4月11日,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工作培训班上表示,当前保险业存在偿付能力不足风险、流动性风险、公司管控不到位风险以及外部传递风险等四大突出风险。对此,保监会将按照“强监管、补短板、治乱象”思路进行风险防范和偿付能力监管。
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下,中国寿险公司正趋向风险较高的资产配置,以期支撑其业务增长及投资回报。
宋清辉指出,“偿二代”有助于险企偿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将在两个方面对其产生影响。一是产品以及业务结构变化。比如,在万能险的产品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主推其他长期期缴的纯保障型产品;二是资产配置方面,险企将降低权益类投资比例,提升固定收入投资占比。
宋清辉建议,在“偿二代”背景下,险企应该多注重交易型机会,同时关注积累长期优质资产,并加大对蓝筹股、分红派息较好股票的投资。此外,目前港股处于估值洼地,险企可以加大对港股的投资力度。
对此,一位从事保险行业的业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险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偿付能力。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资本金,此外就是在投资端提高投资回报率或者减少公司的负债,控制公司吸收负债的风险,降低最低成本。
该人士还表示,险企还可以通过再保险,对已经承保的保单和保险标的,在其他保险公司进行再保险,从而分散本公司的风险,或者出售房产或其他一些资产,缓解偿付能力不足。
“目前最重要的是产品转型和业务转型,险企要从以前做大规模的思路上转移到注重风险控制。”该人士称。
该人士表示,在目前整个利率下行,收益不理想,投资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险企必须要拓展新的投资路径,比如海外投资、股权投资、商业地产投资,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