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其中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宏观经济总体稳中向好趋势更为明显。因此,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上调对于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认为中国经济再平衡进程稳步推进,经济前景已有良好支撑。
事实上,随着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工程险、出口信用险、企财险、货运险等财险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衡量经济活跃程度、行业景气水平和企业投保能力,起到了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8.15万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保监会数据显示,同期,财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275.9亿元,同比增长13.9%。财险指标与宏观经济指标表现一致。
在上述提及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的财险指标上,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忠宁表示,工程险加快发展,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出口信用险发展良好,反映出口形势好转;企财险和货运险结束负增长,反映出工业运行稳中向好、宏观经济景气改善;科技保险的快速发展,显示出新动能加快发展。
从工程险和固定资产投资看,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06万亿元,同比增长8.6%。同期,工程险实现保费收入66.06亿元,同比增长20.94%,并且逐季增长。这说明固定资产投资逐步企稳,持续发力。
出口信用险是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3.14万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增长19.6%,扭转了过去两年的下降局面,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5%。同期,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金额达到2573.9亿美元,同比增长14.6%;支持企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投资、开展工程承包业务累计金额达到627.8亿美元,同比增长7.4%。
企财险、货运险结束了负增长,上半年分别实现保费收入为245.54亿元、52.50亿元,这与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工业增加值、货运量走势、企业生产等指标吻合。例如,交通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货运增速加快,完成货运量217亿吨,同比增长10%。
此外,复旦大学中国保险科技实验室主任许闲认为,中国科技保险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2和4.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2.2%和32.2%。同期,科技保险和首台(套)保险保费增速也均大幅快于保险业平均水平。这反映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效持续显现,说明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加快培育。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财险指标反映出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更为明显。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1和0.2个百分点至6.7%和6.4%。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上半年,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经济增长驱动方式换挡升级。从传统投资驱动逐渐转向制造业产业提升,如中国制造2025,从要素、资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回避的是这一过程确实存在压力,并不容易。随着出口大幅回升,外需提高可以缓解内需压力,对于中国经济平稳换挡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惯性看,全年经济稳增长不成问题,即便存在压力,预计也会保持目前这种良好势头。接下来,还需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内在竞争水平。
由此可见,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除了有多种政策的支撑,宏观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对保险行业有着提振的作用,保险业与宏观经济呈现一种互利共进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