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全力推进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012-02-221次浏览
小新客服
“十一五”时期,我区就业和社会保险事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表现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日益优化,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时期,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大对我区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就业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为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加快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十二五”,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就业取得新进展。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不断强化各级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在经济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开发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扩大和促进就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十一五”期间,促进就业的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初步建立,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全面建立,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有力地改善了职工群众的生活,使职工群众共享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第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局势基本稳定。从2006到2010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从 17400人增加到2.1万人,五年来,累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44万人,年均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5%下降到4%,特别是从2007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

第二,促进就业的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就业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自治区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办法》、《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政策,形成了包括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扶持政策体系,为全面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职业培训效果显著,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广泛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地实现了培训与就业的相互促进。五年来,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1561期,培训11.14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基本保持在55%左右。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工作。五年来,全区有3.34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2.35万人取得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顺利进行,成效显著。开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失业登记、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一条龙”服务。连续五年在我区各高校举办了“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送岗位、进校园”活动。从2006年到2009年的四年间,通过公开招录公务员、“三支一扶”人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举办人力资源洽谈会等多种途径,全区共有3.55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占3.97万名高校毕业生总数的89.42%。预计2010年,有100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

第五,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从2006年到2009年的四年间,我区先后共三批购买公益性岗位15700个,各级政府累积投入资金达3.13亿元。预计2010年,我区将帮助1.4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同时,从2007年起,实行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提出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工作目标。三年来,全区共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1681户,预计2010年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120户,实现了对零就业家庭100%的动态就业援助率,圆满解决了以零就业家庭为主的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第六,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力度逐年加大,促进了农牧民增收。为加大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力度,200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的意见》。2006年以来,全区转移就业由60万人(次)提高到了82万人(次),劳务收入由7.2亿元增加到了去年的16.5亿元。五年来,累积转移就业387.13万人次,累积实现劳务收入60.77亿元,转移就业已成为农牧民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

第七,积极应对拉萨“3·14”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拉萨“3·14”事件发生后,按照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时开展了失业救助、医疗保险救助。2009年,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及时实施了缓缴社会保险费,给予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为重点的“五缓三补”帮扶政策,积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010年,共兑现278家困难企业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7220万元,稳定就业岗位11654个。

(二)保障民生,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时期,基本建立起了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在框架上一致、具有西藏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制度上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为推进我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使更多的城乡居民享有了社会保障。“十一五”期间,通过规范参保登记以及加强宣传、稽核和执法监察力度,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逐年增加,全区社会保险各险种参保总人数已由2005年底的28.72万人,增加到了2009年的72.1万人,各险种参保总人数增加了43.38万人,年均增长10.85万人。

第二,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逐步提高,并实现了按时足额支付。一是不断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应收尽收。二是加强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待遇审核、支付信息数据库建设,做到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三是各项社会保险待遇逐步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目前已达到每月人均2165元,失业救济金标准已提高到每月550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各项支付比例已先后作了两次较大调整。

第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在制度上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全覆盖。一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实现了城镇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覆盖。 2006年,我区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了较大调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个体、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统一筹集、统一核算、统一使用、统一支付,改革了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实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二是在拉萨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基础上,从2005年起,先后将昌都、林芝、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六个地区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内地各办事处纳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范围。2007年又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包括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三是2007年10月在全区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2009年又将城镇居民生育费用纳入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并对居民住院起付线、最高报销金额等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大幅提高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四是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开展了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试点工作,提高了失业保险基金用于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的比例,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不断增强。五是从2005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企业工伤保险制度,2007年起,又将我区行政区域内除依照或者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外的事业单位、民间非盈利组织工作人员纳入到工伤保险统筹范围。2007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