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一成的保险资金,在市场上绝对不是一个小角色。作为手握重金的“甲方”,保险资管一度被券商、基金悉心维护,处境优渥。
时过境迁。以银行、基金、券商、信托为代表的大财富管理行业已然展现蓬勃之势,与保险资金在获取端即产品销售端,同台竞技的理财产品已经琳琅满目,更致命的是,如果直观地以收益率作比较,保险产品几乎不占任何优势。于是出现了近年银保收入的快速下滑,并拖累全行业保费增速下滑至个位数的情况。
竞争之下,保险资金的获取成本也逐渐增高。资金成本走高自然对资金回报的要求更高,而资金回报要求高则容易导致投资方式过于激进。2012年一些保险公司在股市中损失严重,甚至出现“承保利润补贴投资亏损”的现象。
另一方面,在投资端与保险资金一起争夺项目的资金也逐渐增多。由于保险资金受相关政策约束较多,仅能投资级别较高的债券,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
2012年7月起,保监会陆续发布为保险投资松绑的13条新政,以便让保险资管在更大的市场中谋取生存机会。“13条”的高瞻远瞩之处还在于,打通了保险行业与金融业及实体经济的关联,将以前貌似边缘化的保险行业进一步推向金融业中心。确实,保险公司财富管理的功能越来越明显,尤其在保险资金运用端,是不折不扣的财富管理。
然而,“13条”对保险资金的忽然松绑,也令一些公司发出“想到的也放开了,没有想到的也放开了”之类的慨叹,颇有准备不足之感。今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开展公募业务、可受托管理第三方资金,但市场化之路并非坦途,新业务也伴随着新风险。
虽然13条新政的“近水”解救险资错配之“远火”还需时日,长远来看,保险资金久期错配的现象仍然存在,但随着保险资管走向市场化,自身投资能力不断提高,或可缓解眼前成本收益倒挂之近忧,从而打消15年后的远虑。
同时,建立资产负债匹配监管框架,限制保险行业粗放经营的局面,督促保险公司合理控制负债敞口,促进资产与负债的协调,也是眼前可为之事。
保险就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部分,保险的强大保障作用,之于人们,不仅仅可以当人们受到损失时,偿还人们的经济,还可以对人们的生命财产起到强大的补偿作用。保险公司应该努力做好工作,增加消费者购买,增加投资多样化,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