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分析投递员的现状和特征

2015-06-174次浏览
小新客服
增员投递员遇到的最大障碍可能是我们的收入虽可预期,而他们原来的工作收入虽不算高但却可以“按时发”,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设法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给他们算一笔长期账和个人发展账。目前,在这个行业里从业的人数已达相当规模。因为行业特性的原因,此类人员大都具有一定的营销特质,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准增员群体。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邮政投递(快递)事业发展迅速,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除中国邮政的普通投递以外,还有EMS、宅急送、申通、圆通、安捷、天天、顺风、汇通、大田、巴客、源伟丰等快递公司,全国共有1000余家快递公司在开展业务。

所谓投递员是指那些被邮政、各个快递公司所聘用,为这些企业向指定的单位或者个人投送、接收信函、刊物、包裹等邮寄物品的从业人员。

如今的投递员早已不是所在单位的“正式”员工,他们可以受雇于任何一家邮递或者快递公司,工作大都比较辛苦,整天带着大量邮件走衔串巷,奔走不息,风里来雨里去。其交通工具十分普通,在乡镇和地方城市多为自行车、电动车或者摩托车,在大中城市也有可能使用小型面包车等交通工具。

他们对自己所管辖的投递服务区域十分熟悉,其地理位置、状貌特征、城市布局、交通路线、居民片区、服务过的个人或者单位等烂熟于心。他们大都学历不高,衣着朴素,举止朴实,言谈和蔼亲切。

由于职业的原因,他们都有很强的时间观念、道德观念,特别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道德意识。他们不会随意浪费点滴时间,也不擅长夸夸其谈,是一个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比较务实的群体。

如果是邮政部门的投递员,他们往往还有承揽刊物订单的任务。所有投递员都很愿意与客户建立长期服务关系。

一般来讲目前的投递员福利待遇低,工资收入不高,且提升的空间有限,很希望得到改善。

如何接触投递员准增员对象

几乎每个人都有接触投递员的机会,只是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些,即便没有通过邮寄或者接收邮件接触投递员的机会,也会在行走的路上遇到他们,可以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跟他们接触。甚至对于比较优秀的投递员准增员目标对象,还可以通过有意找他预约投递服务(向邮政单位的投递员预订报刊)的方式进行接触。

投递员的工作时间特别忙,不宜久谈,可以预约时间,他们一般有公休日或者轮休,可以预约在这个时间里与其进一步交流,可以邀请他来公司观摩,进一步了解保险营销的工作流程和收入机制,增加感性认识,加深他对保险营销行业的认识。

投递员准增员对象的筛选

那些为人礼貌、正直热情,对工作高度负责,操作耐心、准确、细腻无差错,不厌其烦,举止稳重,言谈有涵养,有思想内涵,吃苦耐劳的人是比较理想的人选。

那些有失礼节,举止粗野,言谈无忌,毛燥,丢三落四,操作粗心大意,经常出错,心不在焉,好高骛远,不讲信用,看起来不热爱本职工作,又对工作极不负责任的人则应予剔除。

投递员准增员对象的切入点

投递员的工作十分辛苦,但收入却有限,而且没有太多发展和提升的空间,个人自身价值无法体现,而做保险营销则有所不同,虽说工作也比较辛苦,但付出与回报却是对等的。

在保险业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是无限的,个人的自身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在这里,营销公司和上级主管会鼓励你发展,帮助你成功。

你目前的这份工作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业务资源,广泛而丰富,对做保险营销特别有帮助,这是一笔巨大财富,但你目前从事的这份工作却对这些宝贵资源利用不大,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在保险营销行业个人的能力和整体素质都会得到很大提高,最关键的是工作的意义不同,当投递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做保险营销是一项为他人送保障,送安康,体现一个人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崇高职业,同时,保险业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投递员营销新员的辅导育成

做保险营销与投递员的工作方式大体相同,即走出去,会见客户,完成特定任务;不同的是,投递工作是完成邮件的收发,而保险营销则是宣传保险的意义与功用,发现客户对不同保险产品的内在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所以,增员人和主管要在新人过去的工作阅历与现在的工作之间建立起一座相通的“桥梁”,让他及早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投递员每天都要接受本片区的派发和接收任务,对工作任务的完成从不怀疑,所以,增员人和主管可以清晰地向他下达工作任务,并通过隐避或者公开的方式监督他工作的进展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有效指导。

要充分利用此类新人客户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熟悉,吃苦耐劳的特点,协助他做好市场定位,明确拜访对象,一开始就要积累大量准客户,为业务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

投递工作一般是与客户交接完毕就大事告吉,强调的是及时清结,确保准确无误;保险营销却不同,要与每一位客户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关系,强调的是经营和长期服务,要帮助新人转变思维模式,适应新工作,新环境,新情况,新变化。能够培养出许多优秀业务骨干,要结合基本法,鼓励他向专业化,业务能手大踏步迈进。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