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保险也将做精做细

2012-05-221次浏览
小新客服
我国的保险业仍处于发展中的阶段,所以需要在产品管理、服务和资金运用等方面做精做细。保险业的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完善,资金涉及领域也在扩宽,资金运用能力也在加强。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日益增加,能够跟上社会管理和政府社会管理的脚步!

保险业发展启示录·中篇

“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不相适应,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保险业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这是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的讲话。6月26日,系统描绘保险业发展蓝图的“国十条”的问世,被业内一致评价为:保险业真正的春天已经来了。

不难看出,对于保险业重要功能及其作用的认识,正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深化,作为率先完成国有公司股份制改造的金融行业,保险业在近几年内取得了突出成就。“2005年保费收入4927亿元、是200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7.3%”的数字使得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相比,是三年来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从计划经济时代一家国有保险企业独力支撑市场,到如今100家不同组织形式和所有制成分的保险机构同台竞技,改革的深化与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公平的历史舞台。其中,三大公司的“境外上市”是一次重要的历史契机。

契机:“境外上市”引发制度革新

金融业内,“先吃螃蟹的滋味”对保险业已经不足为奇,从率先完成国有公司股份制改造,到率先实现境外上市,再到率先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近几年,作为保险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公司改革已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一方面经营机制逐步转换,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改革释放的活力正在成为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年来,中国人保成为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国有金融企业,中国人寿创造了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最高纪录,中国平安成为第一家以集团形式在境外上市的金融企业,“三家公司通过境外上市共筹集资本金487亿元,为保险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不仅于此,“上市后企业需要以国际成熟市场的标准和要求来考虑自身发展战略,不论贫富都在同一条跑道上,从制度运行到产品、服务和管理,都由国际市场来评价,投资者看中的是效益即利润指标,这在于你有无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告诉记者,“这推动公司在产品转型和结构调整等方面有了明显改观,如国际成熟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基本都有,从以趸交的短期产品为主转变为强调期缴业务及其规模,不再是一次性催肥式的资源开采。”

作为国内首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及引进外资的金融企业,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建立起与国际先进企业看齐的经营管理体系,并在体制、机制、专业人才队伍和资本实力等方面做足了准备。“这些年来我们不断优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集团组织架构,初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和集团与子公司间协调可控的管理机制,包括符合国际水准的信息披露制度与机制,整体治理逐渐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从深圳蛇口一隅崛起、缔造“平安神话”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对记者如是说。

如今,三大公司获得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股价平均涨幅超过130%。正是以境外上市为契机,三大公司在加快自身制度建设的同时,市场的开放已经带动了全行业制度建设的革新。“一个重要事件是,保险财务制度的修订工作已在去年由财政部启动,今年下半年即将出台新规,完全向国际标准看齐,这有可能使全行业各个机构重新排队。”郝演苏称。 
定位:从“粗放”走向“精耕细作”

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压力的存在正在催化保险业内在的改革动力,尤其在增长方式上,正逐步实现从以往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更注重“精耕细作”。

2003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正式变更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如今旗下拥有财险、资产管理、健康险、寿险等多家分类经营的子公司。

“现阶段,我们会加快推进综合性经营,探索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深层次合作机制,实现‘一个客户、一个渠道、一个后台、多个产品’的模式,注重专业化运作,加快发展专业保险公司,按国际标准完善治理结构,实现‘精耕细作’,增强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经营能力。”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总经理唐运祥告诉记者。

马明哲说,产品设计能有多大空间、是否能够吸引客户,归根结底看投资渠道和投资回报,在当前各金融领域相互渗透和竞争的背景下,拓宽投资渠道、提升投资回报对于改善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提升市场竞争力、规避经济周期风险、保障公司稳健经营非常关键,“我们将充分利用各项有利的政策条件,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资产管理平台。”

其实,不论是大型金融保险控股集团,还是小规模保险企业,在产品、服务、管理、资金运用等方面以专业化形式进行“精耕细作”,已经成为一个明确的方向。

功能:从保障、融资到“参与社会管理”

正是在专业化“精耕细作”的趋势下,保险业的保障功能正逐步完善,资金涉足领域在逐步拓宽,资金运用能力正在加强,这促成一个事实的出现:保险业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功能正日益凸显,能够为参与社会管理、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效率发挥特殊的作用。如“交强险”要求将车险费率与交通违章挂钩,通过“奖优罚劣”的杠杆手段引导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保险业能够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如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当然,建设一个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发展速度与质量及效益相统一的现代保险业,既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与支持。”

唐运祥称,之所以突出保险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因为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能够凭借不同的产品、服务及功能,为各地区、各产业和各类群体提供服务,发挥作用的空间十分广阔,“特别在防损减灾和灾害事故处置中的特殊作用,能够极大发挥保险业在理顺社会关系、减轻政府负担、化解各类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作用。

“传统意义上的计划经济正在转向市场经济,保险业正从以保费为中心到现在更多考虑保费背后蕴含的价值,即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三者并举,要把这三方面做好、做深、做透、做细。”郝演苏称,作为一个为社会和大众提供服务的机构,保险业做大做强的内涵正在改变,要与社会需求相对应,以好的产品、服务和利润回馈社会,不仅在于提供社会保障功能,更能为打造和谐社会提供一种必要的社会管理和辅助手段,如此行业的发展才更有前景。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