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出人意料的雨雪灾害,兵强马壮而且经过""非典""考验、减损救灾意识日强的保险业,是最先投入抢险抗灾行动的行业之一。整个保险业的专业精神和献身精神,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其积极主动的救灾行动,也为灾区的重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灾害,也暴露出整个行业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往往会迎来新的局面,正如""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那么,经历过这次罕见的大雨雪的洗礼,中国保险业能够迎来新的、更绚丽的彩虹吗?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长速度,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截至2007年12月底,保险业总资产已经达到2.9万亿元,去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逾7000亿元。
救灾中重树保险业形象
一直以来,保险业给人的形象就是""善于锦上添花,难得雪中送炭""。但通过这次大风雪的考验,许多人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参加了保险真是好。过去要是母猪死了,就没有钱再买小猪来养了。现在,自己只出12块钱,母猪死了就能得到1000块钱的赔款。参加保险真是太好了!真是太感谢政府,太感谢你们了!""说这话的是广西河池市的一位瑶族同胞。在中国人保对重灾区受灾农户开展理赔服务""回头看""的活动中,他向人保员工掏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与这位瑶族同胞感受相同的,除了得到保险赔付、救助的受灾个人和企业外,还有陕西省省长袁纯清、湖北省省长李鸿忠以及公安部、民政部等地方、部委的领导同志。他们都对保险业抗灾救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2月15日举行的保险业第二次抗灾救灾视频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也提醒整个行业,当前是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和促进民生的关键时期;是检验保险业服务水平、展示行业精神风貌的关键时期;是保险业取信于民,提升行业影响和社会形象的关键时期;是提升全社会的保险意识,促进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如果说此前保险业近30年的高速发展,更多的是体现在规模上、速度上,那么,通过几个突发性灾难的考验,在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大背景下,中国保险业将有可能在发展质量上开始一个新的阶段。
行业能否迎来发展新契机
面对在大雨雪灾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国保险业其实已经作出了自己的正确选择。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面对灾害,许多保险公司的反应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几个龙头企业,几乎都是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展开勘险理赔工作。
在这次救灾过程中,保险公司的反应速度不但大大加快,而且理赔效率也非常高,这与以往人们印象中的""理赔难、难理赔""的保险公司形象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差。比如,中国人保就极为强调""三快原则""---快查勘、快定损、快理赔,对责任明确、损失金额在3000元以下的案件,甚至做到了定损后立即赔付。再比如中国人寿,对特殊时期的理赔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缩短理赔流程、加快理赔速度。其郴州分公司,在当地金融机构因停电无法营业,以致无法提取现金的情况下,发动员工凑齐了9万元及时赔付给被保险人。
除了保险公司在业务流程中的高效率使人耳目一新,以致让人看到了保险业发展的崭新前途外,最令人期待的是,国家对保险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可能再次出现一个集中""爆发""期。本次灾害最大的积极因素,可能就在于极大地提高了城乡居民以及各级政府的保险意识。
在不久前国务院举行的灾区重建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重建资金的筹措渠道明确指出,要通过企业自筹、银行贷款、保险理赔、财政拨款四个渠道,筹措灾区重建资金。而这意味着,在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中,保险业将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可以推断,国家今后对保险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强,许多符合国际惯例的对保险业的支持措施将陆续出台。保险业有望展开一轮新的发展热潮。
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是保险业的三大功能。其实,从根本上讲,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管理的目的,都是为了完成保险业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和谐发展保驾护航的终极任务。通过这场出人意料的大雨雪的洗礼,保险的功能将更深入人心,这就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雨雪过后,保险业有望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