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发布了一份文件,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意见,旨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现代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标志之一,被视为开辟食物发展新空间、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中国现代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进展。据统计,现代设施种植面积已达4000万亩,设施养殖提供了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比如北京市延庆区的24个设施农业园区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约3661.4万元的收入,为455名村民提供了稳定就业机会。
然而,我国现代设施农业仍存在一些短板,如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尤其在产业布局、配套服务、科技支撑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对于拓展食物发展新空间、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现代设施农业的规模和质量双重提升。
为此,应当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同时,完善配套政策,增加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和烘干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相关优惠政策得到切实落实。此外,还需要加强融资、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鼓励推动农业设施、活体畜禽和水产等抵质押融资,支持保险机构创新开发设施农业专用保险产品。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如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专项债券、设立基金等,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资现代设施农业项目。
此外,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全产业链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应根据地区资源状况,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积极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种植方式,加快传统设施的改造升级,推广现代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集约化育苗和无土栽培等方式,提高优质蔬菜等农产品的供给能力。设施畜牧业和设施渔业也应重点发展集约化养殖方式,推进设施机械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养殖效率。
此外,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多方协作也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加大对专用品种、配套装备、农机农艺等方面的研发力度,突破设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多方合作的作用,加快攻克设施蔬菜育播收运等关键装备难题,推动机械化、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同时,要加大对“生态低碳”等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设施农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通过建立社会化科技服务组织、展开示范推广等活动,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服务指导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实现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