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既买安心更添保障

2012-03-180次浏览
小新客服
如今给自己或家人买份保险已是家庭最普通的消费之一了,保险作为家庭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可是究竟应该怎样给家庭上保险呢?在这里有几个重要的原则

我觉得,理财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栋无形的大房子。储蓄,是这所房子的地基;保险是这所房子的屋顶;而其他理财方式,是房子的墙壁和其他家具。没有地基,房子无从盖起;没有屋顶,房子不能挡风遮雨;而墙壁使房子更坚固耐用;家具使房子更舒适。每个人的理财方式决定了他的一生会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来度过。我们要把自己有限的钱财,合理的分布在房子的各个部位,而不能只侧重于其中某部分,那样的房子,会有很多隐患。

保险的起源据说是这样的:很久以前,一个地方的人以打鱼为生,如果出海的人哪个回不来,他的太太和孩子没法继续生活, 渔民们就在出海前,在海边的饭店都留一些钱,把这些钱给那些回不来的渔民的家庭。

保险是什么?是保障。保险是大数法则分摊风险,就是很多健康体一起来建立一个基金,去帮助那些遇到意外或则疾病的人,而参加这个基金的人必须是健康体。不少人每年都要去庙里烧香,为的什么?求一份平安。如果把烧香的钱用来买保险,签订合同,更是换来一份踏踏实实的平安,这就是消费型的险种,简简单单,一切都没有问题。

可是很多消费者忽略了投保的真正意义。力求少花钱、多赚钱的心态我们能够理解,但如果把保险当作纯粹的投资,当作赚钱的工具,就有些舍本逐末了。有人换来了一年的平安却不开心,觉得白交钱给保险公司了,总想要返还型的、回报高的险种。这就像烧了香达成心愿,没去还愿不说,还要找和尚把香钱要回来一个道理。和尚自然不会退钱,可是保险公司怎么办?加费啊!所以说保险保的是风险,是未知的,不可预料的,而不是危险。大家的风险率都是一样的,保险公司不是国家的慈善机构,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是把大家组织起来的一个机构。保险公司只有盈利,才能保障所有客户的利益,才能长期发展下来,因为保险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财务安排。一句话:羊毛出在羊身上。多出来的保费经过保险公司的运作增值,返还给消费者之后,经营好的保险公司赚得更多、实力更雄厚,何乐不为呢!

消费者和保险公司谁更能运作资金?肯定是后者。很难相信,作为客户的医生、律师、健身教练会比保险公司的精算员、保监会的险种审核人员更专业,正如后者也不会请同事当自己的医学顾问、法律顾问、健身顾问一样。

其实,作为国家严格管制的行业,保监会为了维护市场秩序禁止各公司搞价格竞争。各公司的每个险种,其条款和费率在推向市场之前都要经过保监会的严格审核,所以各公司的费率,确实有差别,但差别不大。所以准备购买非固定分红型、投资型险种的客户,选择公司的时候,首先不是看费率也不是看知名度,而是看这家公司财务实力怎么样?因为此时客户和公司其实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然后在实力相当的若干家公司中,依据服务态度、网点设置、知名度条件等进行筛选。

中国保险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中国老百姓对保险也还处于认知状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不知道保险为何物。首都北京(市区)保单拥有量也就在30%左右,每人不到一件保单,所以更多的人还是先需要建立保障体系。至于投资产品,我想最好还是那些真正有钱,发愁没地儿打发的人可以考虑,但代理人在销售过程中也应该讲明客户要承担的风险。对于大多数刚解决温饱的人来说,用很少的投入,换取高额的保障是最重要的。很多客户在投保初期,由于缺乏对保险的认识,,再加上代理人把产品夸的天花乱坠,代理人自身专业素质不高、保险公司对销售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等,投保了很多投资型产品。在占用了大笔资金之后,想投保保障型产品,才感觉经济负担比较沉重。

我对保险有所认识是很久的事了,多年前买过一份一年期意外险。只是手头一直感觉没有余钱,所以近年一直没买。不过小孩出生后就不同了,我在去年为我的女儿买了一份寿险,虽然导致我家庭财政一直紧张,但我认为还是要买,当然,更多的是为了女儿未来的保障。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