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 三误区需注意

2012-02-293次浏览
小新客服
不同人群的养老金规划与年龄、家庭财务情况、收入支出、负债情况、风险偏好、已有福利准备、计划退休年龄、风险偏好、计划退休年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预期寿命(社会平均寿命、地域寿命等)等因素都有关系。

经历了汶川大地震,李先生感悟到:天有不测风云,为自己买保险太重要了!但是让他感到困惑的是,各家保险公司推出的各种意外险、分红险、重疾险等等种类繁多,这么多险种,哪个最实惠、最适合自己呢?

了解自身基本保障需求

针对李先生的疑惑,中意人寿理财分析师表示,投保前,投资者寿险要做的是通过对个人及家庭的科学规划,来实现自身的风险保障组合。由于存在着人生阶段不同、经济状况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等差异,具体规划因人而异。他表示,“事实上,对于老百姓的基本必要保障,还是存在着大量的共性,这就是最基本保障。在拥有这些保障之后,老百姓可以再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如购买重疾险、养老险等,才能获得较周全的保障计划。”

中意人寿理财分析师建议,可以首先为自己投保意外险、终身寿险和医疗险。针对李先生的经历,中意人寿理财分析师指出,地震或其他如台风、海啸等巨大灾害事故引起的理赔事件一般有四类:意外身故、意外残疾(包括全残)、疾病以及失踪(宣告死亡)。除了少数寿险产品明确将地震列为除外责任的保险产品外,我国目前寿险公司的不同保险产品,可以分别涵盖以上四种事件的保险责任。但是这三类产品仅是最基本保障,具体情况不同寿险公司会有更详细和具体的规定,搭配上各种附加险之后,理赔金额和范围会更多。

走出三大误区

误区一:“我不会出意外”。人一生之中最难预知和控制的是意外和疾病。很多人感觉这两种保险的保费很多时候是一去不返,或者回来得很少,算不上是投资,很不划算。但实际上,保险的保障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两类保险上,侥幸心理要不得。

误区二:“把保险作为投资”。去年资本市场的红火带动了市民购买投连险的热情,“保险不是投资”的观念并未引起重视。保险首要和最基本的回报只应是保障,指望通过保险产品来投资赚钱,即使能赚到,收益也比资本市场要低。因为保险在金融资本市场中影响有限,且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还会影响投资型险种的最终收益。建议根据需要购买纯保障型产品,分红险可根据保障多少来选择购买。

误区三:“保险保障范围越大越好”。保险的价格与其条款中规定的保障范围密切相关,如果保险保障范围超出需要,则意味着支付了额外价格。所以一味追求保障范围的扩大并不划算。此外,医疗保险的投保必须要未雨绸缪。专家提醒,千万别认为自己年轻,就忽视了保险,年轻时未雨绸缪,即是对自己和家庭的负责,也是提升将来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