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投保中途转换缘何这么难

2012-02-292次浏览
小新客服
不少市民购买保单时相信了业务员的指引,未认真阅读保单条款,等到明白保单条款真正含义时,早已超过犹豫期和保单调整期.不少投保人不理解,保单中途转换怎么就这么难?听听保险相关人士怎么说。

市民李女士今年40岁,四年前购买了终身重疾保障,中间在业务员的劝说下,她又追加了保额至15万元,该保险品种一旦重疾发生,可赔付两倍保额,身故可赔付三倍保额,年缴保费8000多元.今年李女士感到每年交8000多元只保重疾,似乎不理想,她想能否将保单调整一下,重疾保额低一点,再增加一些分红型的养老保险,总保费不变更.但保险公司的回应很坚决,无论如何调整,均需先退保,再购买新保单.李女士很不解,一张缴费期限长达20年的保单,怎么就不允许中途变换一个保障内容呢?保单中途转换怎么就这么难?买保单时由于保险业务员不专业,投保人购买保单未必就是理性的,应当给投保人一个修正的机会.

昨日,深圳大学风险与保险管理系教师陈静称,中途转换保单,等于是投保人将转嫁给保险公司风险进行的调换,比如重疾降低,增加分红型养老,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就是两种风险完全不同的产品,精算框架和费率完全不同.因此,很难随意变更.

深圳某保险公司客户服务部业务处负责人称,目前中国保险业,先退保再更换品种,各家公司均可做到.但如果说更换品种后,其保单生效期还是与老保单一致,没有一家公司做得到.有些设定了保单的转换期,但是,实质上也是退保后再买新保单,不过免去了核保,体检等环节,新保单的生效期也是更换调整的日期.

这位负责人分析称,客户认为缴费四年了,没出过险,但是,大数法则已经生效,保险公司已经付出了成本,因此,首先需要扣除成本才能变更险种.所谓扣除成本,对客户而言就是退保,即只能退现金价值.

精算原理不支持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认为,金融产品的特性均具有不可变更性,不仅是保单,银行的一个五年期定期存款,如果不到期客户要提现,也只能获得活期利息,这是一个道理.

他表示,保险产品费率厘定很复杂,与投保人的身体状况,年龄,职业及经济周期情况等诸多变量相关.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了变化,都会影响费率.如果投保人希望保单未到期就变更保障内容,从精算上讲有太多变量无法预先设定,也就无法进行准确精算."不仅中国保险业做不到,据我了解,西方国家也没有这种服务,根本上讲就是精算技术不支持."

国外指数型保险专门对抗通胀

陈静老师认为,对于保险业来讲,最大限度地满足投保人的需求是永恒的话题,这方面中国保险业还大有空间可努力.中国保险产品品种仍待丰富.

比如投保前如何全面衡量投保人的各类风险,给投保人一个完整的,分阶段实施投保方案,更好满足投保人的需求.

另外,在产品丰富性上还大有可为.比如,能够对抗通胀的保险险种.国外就有指数化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投资运营,确保投保人到期获得的保障不受CPI影响,也就是说保单保额不是一个死的数字.比如保额是10万元,指数型保险产品是保证保单到期时,该保单仍具有10万元的真实购买力,而不是10万元保额.

保单贴现给投保人一选择权

郝演苏教授介绍说,国外有保单贴现业务.相比退保能更大限度地保护投保人的利益.比如,某位长者的终身型保单,到期后身故加现金价值及投资收益的保单总收益为100万元,当这位长者活到七八十岁时,如果选择退保,就会损失身故利益.此时可将保单的受益权进行转换,比如以90万元贴现.对于长者来讲,这一贴现额好过退保所得,对保单贴现权的投资者来讲,其风险就是长者预期寿命究竟还有多少,活得太久,投资有损失,相反,投资获益可能很大.

中国为什么没有类似产品?郝演苏认为,根本原本是中国还没有大批投资超过20年,30年的保单,客户需求群并未成熟.

国外保单保障中途升级常见

另外,郝演苏介绍,国外同行还有产品升级服务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一个投保人年交保费3000元,可能只保4种重疾,随着年龄增长,经济能力增加,可以追加部分保费将重疾范围扩大到10种,或者增加总保额."有点类似软件升级,这个在国外很常见,但中国目前也做不到."他说.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