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圣诞假期,不少人还是会选择去中国香港感受这个西方最重要节日的热闹氛围。现如今,去香港购买奢侈品的吸引力虽然还在,但早已大不如从前。而去香港旅游的时候,“趁机”选购几份保险,倒成了热门之事。
费率、保障范围、收益率优势明显
为何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士开始关注我国香港地区的保险产品?除了较早接触海外市场的那批高净值人群,近两年更是有不少普通白领,甚至一些内地的保险专业人士包括精算师都到香港去给自己和家人买保险。
首先,从费用上看,到我国香港地区买保障型保险产品的费率比内地低。较为低廉的这部分费用,一方面有人民币与港币之间的汇率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香港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相对更便宜。同样的保障内容,在香港购买的保费要比在内地购买的保费低20%~30%。
除了费率较低,我国香港地区保障型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通常都比较宽泛,有利于被保险人和投保人利益。以重大疾病险为例,香港地区的保险产品不仅更便宜,其保障范围还更广。又如意外险,通常不仅含意外身故、伤残等赔偿,还提供门急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偿。
而在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率方面,由于我国香港地区险资具有更广泛的投资渠道,因此获得高收益的几率也相对较大。香港保险公司的储蓄型寿险大都提供4%以上的年复合回报率,甚至高达5%~10%,分红保单还有附加每年现金红利或基金结余,红利为0%~30%,具体根据公司经营状况而定。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内地的寿险预定利率长期被定为2.5%,直到2013年8月才上调为3.5%。
另一方面,在内地投保高保额的保单,体检、财务审查等因素较为严格,投保人想要购买一份超过百万元保额的保单,并非易事。但香港地区保单的保额设置都较高,投保数百万元保额的保单较常见,这也是吸引高收入人群赴港投保的一大原因。
对于想要为全家人安排保障的投保人而言,香港地区“拖家带口可一起保”的投保规则也属优势。比如,以家庭为单位,带上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一起投保意外险,保费通常有优惠。此外,意外险等产品若连续5年不提出索赔,投保人可以享受“无理赔优待”,获得30%已缴保费的现金返还等。这些细节的设计更为人性化。
汇率、理赔等风险不容忽视
既然香港的保险有这么多优点,那内地客赴港买保险是不是真的就“保险”呢?实际上,需要提醒的是,在享受赴港买保险的实惠之际,消费者更不应忽视潜在的一些风险。
比较明显的一点是汇率风险。内地人士赴香港地区买保险,若是长期储蓄型的保单,且是以港币标价,那么汇率风险比较大。毕竟港币是与美元采用联系汇率直接挂钩,这几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港币的贬值风险比较明显。但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再单向波动,转为更为市场化的“双向变动”,汇率风险的因素倒是小了不少。但人身险保单通常都是长期保单,甚至要保障终身,未来几十年的汇率变动真的很难说。
对于不愿意承担人民币汇率风险的人群,随着我国香港地区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的不断强化,近两年开始,香港保险公司也开始提供人民币计价的保单,若内地人士赴港购置保险,不妨问问能否选择采用人民币计价的保单,从而规避一定的汇兑损失风险。
再一个比较重要的事项,就是理赔可能遭遇的风险。比如,在香港买医疗险,一方面出险后的理赔手续较繁琐,另一方面涉及两地对医疗诊断、凭证的互认。内地居民购买香港地区的保险,若选择在内地就医,只有就医于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赔。若在此范围外就医,香港保险公司是否会承认是个问题。为此,投保当时就该仔细看清保单中认可的内地医院名录清单。
此外,内地人士在与香港保险机构发生纠纷后,由于必须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可能导致理赔过程费时费力。而且,香港的律师等费用高昂,若陷入持久的纠纷或诉讼状态,花费可能会比较惊人。
总而言之,“内地客”若想去香港投保,一则要找专业负责的保险顾问仔细咨询;二则要按照香港保险公司的操作流程,弄清付款方式、货币差异、术语、理赔范围和限制情况等,免得后悔。
特别注意的是,所有合约必须去香港本地签约,内地客户需要到香港保险公司的认证处做认证,包括签署认证文件以及口头说明是否在香港签署所有文件。如果在内地签约,将被视为“地下保单”,无效且不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