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愈加紧密,我国保险业在日益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也迅速崛起,成为全球保险市场中的活跃主体。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经济环境中,我国保险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更为严峻,国际贸易一体化给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带来的影响也成为保险业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国际贸易一体化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进而促进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
贸易自由化和出口信用保险的概念
1.贸易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所采取的限制逐步减少,为进口商品和服务提供贸易优惠待遇的过程或结果。无论是以往的关贸总协定,还是现在的世贸组织,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贸易自由化原则是指限制和取消一切妨碍和阻止国际间贸易开展与进行的所有障碍,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等。
这些贸易障碍不仅是指进口关税,还包括各种数量限制、政府的某些限制进口的规定及汇率政策等方面的限制措施。这就要求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根据组织的要求加以调整。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各国采取渐进的方法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从实际出发,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时间可能相对要长一些。
在中国贸易自由化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明显的多层次特征,即以WTO (GATT)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下的贸易自由化为第一层次,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框架内的贸易自由化为第二层次,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框架内的贸易自由化为第三层次。三个层次相互补充、相互推动,共同推动了中国贸易自由化的过程。
国际贸易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家间的矛盾和竞争日益激烈,由此推动了世界经济区域化的不断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形成。
2.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也叫出口信贷保险,是各国政府为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商的收汇安全和银行的信贷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以国家财政为后盾,为企业在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中提供风险保障的一项政策性支持措施,属于非营利性的保险业务,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一种间接调控手段和补充。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风险包括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商业风险又称为买方风险,指由于买方的商业原因造成的收汇风险。政治风险又称为国家风险,指由于买方不能控制的政治原因造成的收汇风险。
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朝着国际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作为经济重要组成成分的保险业,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保险市场也必须走向国际化。
1999年以前,中国企业外贸经营权限制较死,造成投保主体缺位,出口信用保险也因此发展极为缓慢。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经营主体资格的逐步放宽,多元化的外贸经营主体结构为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
2001年,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各自代办的信用保险业务合并而成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信保)成立。其作用体现在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鼓励企业利用更灵活的支付方式开拓市场、为企业创造融资便利、有助于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等几个方面。
2002年,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独立经营的第一年,全年公司共实现承保保额27.5亿美元,比2001年原人保公司出口信用保险部和进口银行部承保金额增长15.2%。占一般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不到2%。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承保金额逐年攀升。
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为12016亿美元,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直接拉动了640亿美元的高风险业务,直接拉动出口增长5个百分点,拉动一般贸易出口增长9个百分点。2009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为902.7亿美元的出口贸易提供了保障。按我国出口企业平均3%左右毛利润率的惯例计算,可支持出口企业实现利润185亿元人民币。
出口信用保险在推动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相对来讲,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比率仍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某些国家,如日本、法国、韩国等国比起来,差距更大。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出口信用保险在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利用,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防范风险,便利融资,促进出口的杠杆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推进贸易自由化,进而推进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但今年的形势不容乐观。欧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债务危机使我国出口面临的就是全球需求缩水。再看中美贸易,从短期来看,中美之间很难爆发大规模贸易战,但无论是经济因素还是政治因素,都让奥巴马政府有充足的理由将贸易保护进行到底;从长期来看,即使排除政治因素,中美两国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将让两国的贸易冲突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