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用途,农户借贷资金可简要分为生产性借款、生活性借款和非正常借款。改革以后,农户借贷资金中大部分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不过,自1996年后由于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部分贫困农产甚至不时需要靠借钱度日。例如1997年以来,占20%的低收入农户平均消费倾向在1.3以上。这表现在借贷资金使用构成上,即生活性借款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农户的非正常性借款在近几年中也呈增加趋势,表明生产和生活里的风险因素对农户的影响日益加大,例如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影响。自然地,减少农村收入风险的关键在于引入灵活的保险方式,吸引更多的农户和农业企业参加灾害保险。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农村青壮年男子作为一个家庭生产与生活的支柱,是一个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这些劳动力一旦遭遇疾病或者意外人身伤害,对整个家庭成员都将是致命打击,从经济角度考虑,该家庭很可能会陷于“贫困陷阱”。农村单个小农家庭经济暴露于这种严重风险之下,对于整个农村经济以及一个农业大国而言都是危险的。为避免这种损失风险和不确定性,迫切需要金融和保险产品的引入,有效地推广农村人身健康保险。
然而,明显地,农村现有的金融制度安排并不能满足这种复杂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保险需求。目前中国农村还没有建立起成形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自然灾害问题仍然是农户家庭自身要面对的风险,并没有一个公共池(如保险机构或社保基金)来分散这种农村风险。现有的国有保险公司以及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机构并未能有效开发农村保险业务,建立股份制商业性运作的专业农险公司可能是可行的方案。然而还必须认识到,相对于城镇,农户的保险需求较为分散,并由此导致较高的信息和交易成本,正规商业性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涉足农村金融市场,农民的保险需求则往往因得不到保险服务或保费太高而受到抑制。本文下面将探讨一种金融创新模式以降低农村人身保险产品成本、增加供给,试图为金融产品进入农村提供有益的探索。我国整个农村市场难以启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金融市场发展长期以来是一个难题,这里的研究尝试对该问题解决提供部分和有益的建议。
二、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现状:中介缺失
人身保险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正逐步在我国城镇中普及。然而在广大农村市场,该保险却远未得到发展。这与农村人口众多、收入波动较大所产生的潜在客观需求之间形成强烈对比,突显出农村人身保险金融市场中供求脱节、交易困难的现象。
成供求脱节的原因,从需求方面讲,当然可能解释为由于农民保险意识淡泊,低估了保险的保障功能,例如不少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有人身保险这一产品。然而更为本质的原因应该在于农民受经济条件所限,缺乏足够的资金支付能力或者心理支付能力去购买保险。(u从供给方面说,农村传统的保险组织制度(如互助合作组织)由于抗风险能力不足已不被广为采用,而国有或者股份保险公司则由于经营成本过高而不愿进入农村市场,或者说由于其保费较高而不能在农村有效开拓市场。供求矛盾使得农村保险市场供求难以匹配。
一供求矛盾可以借助简单图示加以说明,见图1。横轴Q表示保险数量,纵轴P表示保险价格。DD曲线为需求曲线,OABS曲线为供给曲线。从需求方面讲,当保险产品的价格超过某一特定水平时,农民对该产品的需求可能会骤降,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较低,当价格超过他们的货币支付能力或者心理支付能力时,会有较大比例的消费者退出需求群体,从而造成需求断点。而从供给方面讲,由于农村市场较为分散,保险公司进入农村市场的信息成本和营运成本比较高,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