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中国的(再)保险解决方案

2012-05-221次浏览
小新客服
中国急速增长巨灾风险,许多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的稳定发展,一直获益于健康而持续的(再)保险体系。(再)保险已经一再证明,其作为一种透明的融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缓解政府灾后经济压力、加速灾后重建并促进社会稳定。

世界经济在21世纪的头1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有许多国家已不堪经济危机之重,中国的繁荣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经济财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累积。西方国家经历几个世纪才获得的发展,在中国只不过花了二三十年。

如今,中国被认为是全球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可能会对其今后的增长造成影响的因素,

对比中国的(再)保险市场与其他成熟市场,中国的自然灾害风险与保险深度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在今天的中国,大部分的灾后保障仍然是由政府和社会捐助提供的。以汶川地震为例,保险赔付占总经济损失不到1%。这也引发了业内外许多关于如何发展保险,尤其是巨灾保险的讨论。

这并不是说中国的保险市场停滞不前。事实上,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保险市场经历了快速地发展。以财产险和意外险为例,从2000年到2009年,保费收入从6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2880亿元人民币,其中,最近4年的年增长率在25% 左右。2009年企财险的保费达220亿元人民币,我们估计,保障风险总量在25万亿元以上。如果考虑到全球(再)保险市场正在经历一个疲软周期,中国市场的增长就尤其令人惊叹。然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了4000美元。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10年的工作会议上指出,全球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达到3000至10000美元时,保险市场相应发展最快,这就预示着中国将迎来一个保险市场高速发展的时期。

所以,我们有信心中国风险与保险之间的距离很快就会缩短,但我们也深知中国的保险行业仍然十分年轻,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其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有赖于对风险的深入理解以及风险管理的科学化与体系化。

说到风险管理就不能不提到现有的对偿付能力的监管。与国际成熟的保险市场相比,我们的偿付能力的标准应该说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并没有将资本与风险挂钩。但是,在过去几年里,保监会一直在积极研究各国不同的偿付能力监管机制,并已与行业有过沟通。自70号文件发布以来,保监会一直着重加强推进风险管理。所以,继续推进对偿付能力的监管必然是保监会今后工作的重点。此外,保险公司也要面对来自股东的压力,管理层越来越需要注意风险调整以后的资本收益。

要保持持续增长,中国必须抓住机遇,以培养并保留足够的全球再保承保能力及其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和投入。稳定的国际资本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所提供的保障,对我们的经济和行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再)保险公司由于其风险暴露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会更加审慎地评估他们的风险并合理地为其定价。这个过程必须在一个稳定的技术框架里得到可靠的验证。那么,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我们都回到了一个焦点:保险与再保险的风险承保。

从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与前几年相比,去年以来,市场开始更加关注稳健平衡的发展。应该说,在整体行业发展看好、盈利相当不错的情况下,正是考虑转型、投入创新,从而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的最好时机。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动态,包括国内外的承保经验、主要的巨灾事件及对市场的影响、新颖的(再)保险产品、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等,对于促进中国的风险研究和管理,意义便更显重要。当然,获取信息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怎样才能最好地利用、转化这些信息和知识,以开发出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再)保险解决方案,才是全行业应当共同探讨、不断探索的终极目标。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