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健康风险管理公司对我国健康保险发展的影响

2012-02-249次浏览
小新客服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之一,中国的健康保险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西方国家商业健康保险占卫生总费用的平均覆盖率为40%,而中国仅占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表明,中国居民对健康保险的预期需求已经达到77%,居人身保险业务首位。在此环境下,近些年国内越来越多的健康风险管理公司开始涌现,并正以几何倍的速度增长成为一个行业。

健康风险管理成为一种行业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它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产生的直接动因在于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及相关的医疗费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健康风险管理事业在美国发展非常迅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这之后,德国、英国、芬兰、日本等国纷纷借鉴美国健康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在其国内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健康风险管理服务方式。

健康风险管理,又称综合健康管理(IHM),是指有效地鉴别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状态,针对不同风险人群,采取不同等级的干预手段,提高干预的有效性,并监测干预效果。与单纯诊治疾病所不同的是,健康风险管理覆盖包括患病和未患病的所有人群,重点为具有慢性疾病高危险度的人群服务,其主要工作流程大致包括收集个体信息、评估患病风险、改善个体健康三个步骤。其目的是调动管理对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

在国外,健康风险管理起源于健康保险经营的需要,二者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各大保险公司均有健康风险管理发展战略,以及针对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疾病管理实施方案。但在我国,鉴于健康保险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公司健康保险业务起步较晚、健康保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等原因,许多保险公司没有自己的健康风险管理体系。因此,健康风险管理与健康保险的结合还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紧密。除此之外,中国商业健康保险被视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必要和有益补充。可是,出于对医疗费用风险(道德风险等)的忧虑,保险公司在设计险种时往往费率居高不下、投保条件苛刻,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市场需求,使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极为艰难。为此,需要一种创新的经营手段和模式,将健康保险与健康风险管理、费用补偿服务与健康风险管理服务结为一体,促进医疗卫生部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全面合作。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看到了健康风险管理行业的出现。健康风险管理公司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在整个健康保险产业链中起到枢纽的作用。它的兴起,一方面为个人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另一方面也为健康保险的开展带来了有益的推动。

综上所述,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大有可为,而健康风险管理正是健康保险快速发展的助推器。首先,健康风险管理能有效规避健康保险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其次,健康风险管理与保险服务的紧密结合,进一步丰富了保险企业的服务特色和服务内容,更深入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同时,健康风险管理又能对健康保险的服务进行延伸。第三,健康风险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被保险人的健康意识,这将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其健康水平。通过对共同危险因素的干预,被保险人可以学会一套自我管理的方法,建立起受益终身的生活方式。这正好实现了健康保险的最终目的,即通过降低个人难以支付的医疗费用的风险来提高参保人的健康水平。这应当成为健康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