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亿元空账!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日前透露的中国养老金账户现状让人担忧。而更让人担忧的是,养老金账户每年的投资收益率只有2%,与现在动辄3%左右的CPI涨幅相比,贬值非常明显。这不由让人担心,20年后中国老龄化高峰到来的时候,养老金账户里还能不能拿出足够的钱来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14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养老危机日趋严重,而这种危机来源于国内养老制度的“碎片化”,解决方法是尽快实现养老金的“社会统筹国民化”,并保障个人养老账户的利益,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方式缓解资金难题。
“碎片化”导致“空账”
“如果现在不及时应对,当2030年国内老龄化水平达到高峰的时候,中国将面对更大的资金缺口,那时候的老年人很可能会无钱养老。”杨燕绥表示。
杨燕绥认为,国内现行的养老金筹资模式是从正值劳动年龄的人那里筹集资金,为这些人今后的养老做好储蓄,然而由于传统养老体制没有提供原始资金积累,现行城市养老保险体制面临着资金缺口庞大的难题,所以正值劳动年龄的人缴纳的个人养老账户里的资金,被挪用以填补养老金的缺口,即为现在的老年人支付养老金。因此,从一开始,国内现行养老体制就面临着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并随着时间推移日益加重。根据社保部提供的数据,在未来30年时间里,我国城市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万亿元。
据统计,2020年国内老年人所占全国人口比例将达到11.2%,2030年或将达到峰值3.2亿人,占总人口的22%。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快速下降,我国社会的养老负担将大大加重。以上海为例,作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出现最早且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城市,上海2007年“城保”制度赡养比为1.48∶1,致使当年基金收支缺口达50亿元。 在杨燕绥看来,国内“碎片化”的养老制度是造成养老金“空账”的主要原因。“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构成复杂、模式多样,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两大类,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分为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两种,共计有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农民工4种养老保障模式。这些养老保障模式费用来源不同、保障程度不一,彼此独立,缺乏衔接,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点,管理起来极为不易,个人账户内的资金也极易被挪用 。”
不宜“国家兜底”
显然,如果不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国内的养老金账户缺口会越来越大。对此,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均等人认为,依靠财政资金、国企利润和外汇储备等填平养老金空账的“国家兜底”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但杨燕绥认为,这样做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有些得不偿失。
杨燕绥表示,现在中国每年拿出1000多亿元给各个地方用于支付养老金,但养老金空帐规模却增长依旧,可见财政投入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国家兜底”意味着公共财政担保,而公共财政源于纳税人 贡献,归根结底还是由纳税人承担,必然会波及所有人的利益。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养老危机?杨燕绥认为,实现养老金的“社会统筹国民化”以及落实个人养老账户,保障个人利益是不二之选。“社会统筹国民化”,指由政府承担责任来给每一个退休的老人发一份吃饭的钱。这是最基本的养老金,大家都一致,不管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员工,抑或企业职工、普通居民。由于资金短缺,现实的情况是国家可以针对60至65岁的老人支付养老金,金额为当地去年人均消费支出的50%,对这一部分资金来源,除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必要的时候可以征收社会保障税。
同时要坐实个人账户,保障现在支付养老金的人在退休以后可以得到自己的退休资金。杨燕绥表示,大量账户资金被违规动用,不仅影响到养老基金的支付,同时削弱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而且也不利于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作与可持续性。他呼吁尽快通过立法予以保证现在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权益。
最后,杨燕绥指出,目前4000多万名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员还在依靠财政支付退休金,对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颇大。建议机关事业单位同步进行退休制度改革,并采取积极的改革措施,从而通过各个方面的适应与调整,促进中国养老金制度的结构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