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健康险正渐渐趋向专业化

2012-02-222次浏览
小新客服
虽然说商业健康险的特质离不开专业化经营,但2007年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业务规模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却表明,中国健康险的专业化之路仍很漫长。

今年1月-10月,全国商业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09.16亿元,受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同比增长仅为1.4%,如果加上第三方管理业务50亿元左右的保险基金,则同比增长近20%,但占比仍不到人身险收入一成。与此同时,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和瑞福德健康等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3.6亿元,仅占全国商业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的4.4%。

近两年来,随着陆续出现的专业健康险公司在经营模式、业务领域、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积极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可以说专业化经营已经初见成效。加上《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于去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表明中国商业健康险专业化的步伐正在呈现加速的势头。

不过,组织形式的专业化并不代表健康险已经实现了专业化。由于健康险专业化经营目前属于初创时期,专业健康险公司群体进入市场的时间比较短,在经营模式上仍处在探索阶段。因此,专业健康险公司要想在市场上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目前面临的最大“考题”,就是如何尽快形成比较成熟、清晰的经营思路和盈利模式。

业内人士称,整个商业健康险行业目前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这使得专业健康险公司群体在起步阶段就缺乏平台支持。比如,商业健康险的经营经验和专业技术明显不足,存在与社保、卫生行业在经验数据方面缺乏共享机制,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方法单一、合作程度不高、风险控制手段及办法不多,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

“由于缺少专业经营领域,专业健康险公司群体不得不面临来自寿险和财险公司的双重竞争压力。”人保健康辽宁分公司总经理郭东旭认为,目前养老金保险、农业保险以及信用保险等专业保险公司都有明确的专营领域,这样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培育和扶植专业保险公司初期的发展。但在目前全国有90多家产寿险公司都可以经营健康险的情况下,专业健康险公司群体首先面临着在重围中“打拼”的问题。

比如,目前寿险公司凭借众多销售人员,在健康险市场上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2006年为95.1%。而财险公司依靠其已有的销售渠道,业务发展非常迅猛,去年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72.9%。由于市场参与主体过多,加上业务的部分同质性,在部分地区和部分业务领域,非理性竞争行为不可避免地时有发生,甚至形成了在补充医疗保障体系中(例如大额补充医疗保险)的非良性竞争现象。

“如果专业保险公司没有政策优势,解决不了盈利模式的问题,自然谈不上发展。”民生人寿总精算师赵建新认为,目前专业健康险公司群体很明显都处在微利或亏损状态,短期内实现盈利只能寄希望于投资,但投资渠道与其他保险公司并无二致。赵建新表示,如果能让专业健康险公司投资部分医疗机构,则既可以通过医疗机构的高额利润解决其盈利模式问题,也有利于核保核赔的风险管控。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国际经验看,商业健康险的发展离不开相关行业环境和配套政策的支持。但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看,这一环境还不理想。比如,在医疗卫生政策方面,缺乏对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行为等合理约束政策,医疗服务提供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商业健康险经营风险控制难度偏大。社保政策方面,对商业保险如何参与城镇职工补充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等,国家没有明确的具体支持政策。

“虽然这样,商业健康险的专业化不应仅停留在专业健康险公司群体上,而是应该实现市场化的选择。”某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健康险市场上品牌、服务和价格等综合竞争日趋明显,对于专业健康险公司群体来说,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如何在专业化经营上表现出更多主动探索的勇气和智慧。

事实上,随着老龄化趋势和医疗费用的持续攀升,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有专家预测,用20%的增长率测算健康险在原有业务领域的增长,加上居民基本医疗可能交给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可能性,考虑持续加息的影响,明年健康险业务收入保守估计应在400亿元以上,乐观估计可以达到600亿元。

据了解,国家医改新方案已经基本完成,预计将很快向社会公布并逐步实施,这将是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又一良机。一方面,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将为商业健康险与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提供了新条件。同时,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也有利于增强商业健康险约束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有效控制赔付率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已经展开,社会医保规模的迅速扩大,将加大社保管理部门的压力,使其寻求与商业健康险机构的合作成为可能。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社会医保各项制度只保障基本医疗需求,其快速推进将带动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因此,今后商业健康险需要开发更多的个性化保险产品,满足社会高端和多样化的健康保险需求。同时,还应积极发展团体健康险,以满足基本医保之外的医疗保险需求。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