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加息周期保单也要顺息而变

2012-06-130次浏览
小新客服
在CPI连续高位运行,并且短期难以下降的情况下,通胀已经成为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保单持有人也要关注自身的保单是否会受影响、将来的保险规划是否需要调整等问题。详情请看本文报道。

“我购买的是一份长期重疾险,现在通胀这么厉害,我的保单保额只有10万,这样的保额能否满足未来的需要,是不是该增加一点保额呢。”8月22日,上海一位白领陈先生如是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在加息和通胀轮番上场的情况下,现在有陈先生这样想法的消费者已经不在少数。专业的保险理财规划师分析指出,在加息周期下,投保人的保单是否需要变化还得看具体的险种而定。

“息涨随涨”险种可选

“很多人选择在低利率时买保险产品,是为了获得高于银行利息的回报,但连续加息之后,储蓄利率显然已经超过手中保险产品的固定收益部分,目前消费者手里的长期储蓄型保单绝大部分预定利率在2.2%~2.5%,在目前的情况下,保险产品的吸引力确实并不如其它理财产品。”8月23日,友邦保险资深销售经理谢芳告诉记者。

她提醒现在有意购买保险的消费者,是买传统寿险产品还是投资理财保险产品?如何投保才能减少将来可能再加息带来的潜在损失?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投保前考虑。

她分析称,加息对保险产品的影响不一,固定收益的传统寿险产品以及储蓄型产品受影响较大,而短期意外险、传统保障型保险受影响较小。

“可以选择购买与银行利率挂钩的保险产品,通俗地说就是息涨随涨。目前,部分万能险、分红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都有较灵活的抵御利率变动的机制,产品收益率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这类产品的销售行情将在一定时间内被看好。”谢芳如是建议。

泰康人寿一位银保部经理也告诉本报记者,加息对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影响程度不一,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产品的投资渠道及风险系数有所不同,因此,投保人在选择购买投资型保险产品时也要“货比三家”。

该人士介绍,受益加息最明显的产品要算万能险。因为它的收益与大额协议存款、债券等固定投资关联度大,加息后,协议存款及债券收益率将有所上升,大部分资金都投资于这两块,万能险的收益率也会水涨船高。与传统产品相比,分红险因为有红利分配而带有抗通胀功能,投保人也可放心持有。

分红险不能一概而论

目前的保险市场上,投保人手中持有最多的是分红险,而分红险受到的影响则是收益率可能会低于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因此使得部分投保人萌生退保的想法。

对此,保险专家表示,如果消费者手里持有分红险保单,且是在三年内购买的,建议就不要轻易退保,因为这类储蓄型保险,在购入初期退保的损失比较大;如果购入的分红险已经超过5年持有期,且认为自身已经找好了投资方向的消费者,可以查看一下自己保单后面所附的“现金价值表”,看看自己退保后能拿回多少保费,如果认可这个金额,可以选择退保,然后将这部分资金重新投资利用。如果觉得自己并没有更多可行的投资渠道,那么还不如继续持有分红险。

“现在资本市场在经历了大幅波动之后,短期难见向上的趋势,而能够获得高收益的诸如信托、私募类产品以及银行高端理财产品,往往门槛比较高,资金量不多难以去购买那些产品。而分红险除了内含的固定报酬部分,每年还有一定的分红,两者相加总收益率达到或者超过3%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且加息也能令分红险的分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些,因为分红险的主要投资渠道包括银行大额协议存款、国债、股权类产品和不动产类等。央行加息后,大额协议存款的利率也随之上调,分红险的收益也可能会提高一些。”8月24日,一家合资寿险公司精算部负责人表示。

业内人士也建议,如果是持币待购的消费者,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实际保险需求。如果是保障需求为主的,可以先花点小钱购买纯保障型产品;如果是想兼顾保障和理财两方面需求的,可以再等等,看看未来三个月或一年内是否有新的分红险出来,执行已达10多年的长期人身保险产品2.5%的预定利率上限或被打破。近期多次加息后,储蓄类保险产品的加息压力也不小,今年出现设定较高预定利率的保险产品的可能性比较大。

保单转换可利用

记者了解到,当投保人持有的保单收益比较低时,可以将定期寿险转为终身寿险,或者转换成养老险。

上海一家寿险公司核保部负责人表示,采用保单转换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在新保单生效前再次进行核保。如果投保人此前选择的是一张带有可转换功能的定期寿险,想要转为终身寿险或养老险,就可以无条件地行使保单可转换权,保险公司会按照初次投保时的核保等级来进行费率的计算,可以较低的费率获得期望的新保障。

在转换后新保单的费率方面,保险公司一般也会给予一些优惠,比如5%的折扣。如同在同一家基金公司做不同产品转换,费率会有所优惠一样。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这种转换对保险公司是有成本压力的,也不利于公司对该保单所收保费的资金运作,所以它会限制一定的期限和次数。相关人士介绍,对于在1997年、1998年购买了高利率保险产品的投保人而言,不应该在后来将其转换为其他低利率保单,这样就享受不到原保单今后长期的价值回报了,如果投保者购买的是医疗险也无法转换,因为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张医疗险保单提供这种可转换机制。一般而言,保单转换也要在保单生效两年后才能开始。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