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洱源县湿地生态建设助力洱海水质保护
近日,记者在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茈碧湖弥茨河入湖口处目睹了一幅生态画卷:湖水清澈如镜,白鹭翩翩起舞,野鸭悠闲觅食。洱源县自古以来就是“洱海的源头”,其河湖、湿地众多,为高原明珠洱海提供了63%以上的水源。为了保护洱海,洱源县近年来致力于提升洱海入湖水质,打造湿地生态圈,解决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构建起了“保一方清水入洱海”的源头湿地生态系统。
洱源县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杨春冰表示,通过对茈碧湖的饮用水源地湿地建设和湖滨带修复工程,茈碧湖水质已经达到常年保持在Ⅱ类的水平,为当地居民和洱海源头的水环境安全提供了保障。茈碧湖更是被选为水利部全国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项目,通过生态治理和底泥清除等工程,茈碧湖正朝着“湖晏、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稳步前进。
除了茈碧湖,洱源县境内的西湖、东湖等湿地也得到了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洱源县已建成国家湿地公园1处、省级重要湿地2处、一般湿地25处,成为许多鸟类栖息、繁殖和越冬的重要地点。去年冬天,越冬的候鸟数量更是达到了3万多只,吸引了众多观鸟爱好者前来观赏。
为了进一步推动洱海流域水质保护和农业转型升级,洱源县开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其中人工种植海菜花成为重点。海菜花作为水质的“试金石”,需要洁净透明的水体生长,目前洱源县已种植约3000亩海菜花。海菜花的采收季节在8月,右所镇的村民们在东湖湿地采收海菜花,不仅为生态环境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秋色,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勇指出,洱源县的努力不仅保护了洱海上游河湖的生态功能,还促进了产业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洱源县的湿地生态建设为洱海水质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