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已经筹划了三年的个人税递延养老型保险试点有望在今年实现。这项决议能增加中高层人群的购买保险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能够解决上海日益严重的养老难题。
最后的等待
“试行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无论是产品还是市场需求都没有问题,等了三年,国税总局的态度总算有了松动。”一位参与试点的养老保险负责人告诉记者,“每月抵扣额度目前被定在500~800元之间,各方利益趋向平衡,只等最后拍板。”
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在一定比例之内,可以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的养老保险,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补缴个人所得税。
以工资额6680元为例,扣除各种费用,税前工资为6050元,需缴纳个税150元。而如果购买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每月可继续在税前扣除600元(假设最后细则如此),则税后工资5450元,需缴纳个税为90元,比之前减少了60元的税。
目前产品设计上以分红和万能型年金保险为主,设定了2.5%最低利率,上不封顶,主要通过团险渠道销售。如此设计,保险就具有保障+投资+避税的三重功能,虽然数目不大,但这对于中高层消费人群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望扭转保险销售模式,带来新的增长高峰,而这也是各家公司积极争取的原因。
目前参与试点的单位共有太平洋寿险、中国人寿、平安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英大泰和和泰康养老,众多外资保险也跃跃欲试希望参与试点,但目前尚无特例。
据悉,最后加入试点的泰康养老已经在上海招兵买马,为即将开卖的个人税延养老型保险做准备;盘踞上海的长江养老凭借与太平洋保险的关系加入试点,即将在10月20日开始为期4天的社会保障大讲堂,为的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借机介绍养老保障理念,为抢占市场提前铺路。
3年长跑
上海是中国老龄化最严重城市,现在是三个在职人员供养两个退休人员,20年后,上海的户籍人口中,每个在职人员都得供养一个退休人员,养老压力巨大。在社会养老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通过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以房养老都在成为上海积极探索的方向,通过给个人税收优惠促使他们主动通过商业保险解决养老问题是大势所趋。
一家参与试点的养老保险公司表示,国际上,个人养老保险产品都有税收优惠,这无论对于消费者、保险公司还是当地政府都具有很大价值,产品推出后势必将增加团险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这种产品从2008年提起,天津抢占试行30%工资收入比例可以税前列支购买养老险的方案被否决,再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深圳、厦门排队等待试点,个人税延养老保险已并不陌生。
买一份保险到底多少保费可以进行税前抵扣,若干年后如何把税收回来是国税总局最关心的问题。目前上海为了尽快获批试点,把额度定在500~800元之间,也共建了保险综合信息平台,以保障投保人信息查询,防止一人购买多份保险逃避缴税和退休后的缴税问题。购买方式上也以个人商业保险公司团购的模式进行,统一通过工资税前抵扣,没有固定单位的个人暂时没法购买这款产品。
按照我国的养老模型,社会养老、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被统称为三大养老支柱,此次针对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出台税优政策,也让企业年金的经营者格外羡慕。“此次只对契约型商业养老保险出台政策,我们期待企业年金也能出台个人税收优惠,这将进一步增加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养老保障的热情。”一家养老险公司负责人表示。
这项涉及个人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在初期不仅包括商业养老保险,还包括个人信托型年金产品、职业年金。但后两者目前不在试点范围内。
利用税收优惠刺激保险需求,还是主要看社会需要,企业年金的主动权还是在于企业,目前也主要集中在垄断性优势行业,商业型养老保险更多关注个人投保的主动性,从这一点上看,商业养老保险更急迫。
据了解,试点结束后,只要满足注册资本金5亿元,偿付能力不低于150%的寿险公司均可经营此产品,产品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到传统养老产品和投连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