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投资者与保荐人为何纷纷抛弃平安证券》称:对中国平安近期的问题作了剖析。平安证券都处于“被抛弃”的地位。平安证券无论从行政、人事、财务、核算、品牌等多个角度都不具备完全的自主权,这些部门都是直接对集团负责。在此种情形下,平安证券员工感到“缺乏空间”,除此外部分人才的离职风波是否会影响到平安集团。针对这些问题平安集团给出了详细解释:
一、一如既往地支持平安证券
证券特别是银行业务的快速增长,对塑造集团综合金融形象有相当积极的作用。战略上,平安证券一直都是平安集团综合金融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优越的品牌、资源、平台、渠道和机制,为平安证券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几年的发展让平安证券迅速成为一家投行业务规模较大的公司。为了使证券公司进一步练就核心竞争力,形成稳固而持续的竞争平台,平安集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平安证券的各项发展,努力使其成为国际领先、最优秀的券商。
二、混业经营但实行专业化管理
1.保险、银行、证券,虽然存在各自经营的产品特点和服务特性,但在企业管理的本质上是共通的。平安过去20多年的成功,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形成了一整套无可替代的内在优势完善的体制、机制、经营理念及企业文化等。
2.具体来说,平安的文化大致可以描述为:绩效导向、追求专业创造价值,并不断鼓励创新。
3.平安不是单纯的保险公司,是融保险、银行、投资于一体的综合金融集团。平安文化不应该描述为“保险文化”。
4.我们用保险的专业人才经营保险,同样也用证券、信托、资产管理的专才,经营投资领域的各项业务。无论任何行业的经营,我们都必须遵循各自行业的规律、遵守各自行业的规则,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以客户服务为我们最终的经营目的,这才是我们做好综合金融经营最基本的原则。
三、部分人员离职不影响保荐业务
投行业务有其基本的运作规律,保荐人在项目保荐过程中的确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平安也会一如既往地遵循这些基本规律。但作为一家坚持合规经营和风控严格的公司,平安证券建立了前中后台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管理架构、控制体系及业务流程,内部控制贯穿投行内外部业务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较好地促进投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平安证券将按照清晰的原则、依据完备的程序,遵循正确有效的方法,切实履行作为保荐机构和保荐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认真履行好信息披露的职责。并结合保荐团队的辛勤劳动,为资本市场保荐出最优质的上市公司资源。
同时,平安证券已经有专人跟踪原有保荐人的项目,做好客户项目的相关承接、回访工作,我们将更努力地提升服务水平,不影响服务品质。平安证券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人才梯队,少量的人员流动对公司整体业务及客户服务的品质不会造成影响。从保荐人规模上来讲,平安证券通过证监会注册的保荐代表人有80多位,位居行业前列。在300多人的投行团队中,形成了良好的分工、协助及互补机制,少量员工的离开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平安内部人士如此表示,“文化是需要积淀的。平安集团还需要时间,目前出现的保荐人离职,放在整个集团业务来看,放在平安集团长远发展来看,都不能算很大的事情。平安集团有50万员工,出现十几二十个员工跳槽,很正常。相信平安高层也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