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国力强大,全国一幅欣欣向荣的美好画面。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问题,经济增长靠的是资源的大量消耗,投资(主要是政府基础建设投资)、出口、消费三角形成的经济增长,消费的比例很低,形成一个很难看的三角形。扩大内需,许多人主导的方式是增加社会保险履盖面,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走得却是一个死胡同,社会保障面的扩大,所对应的是消费的萎缩,比如一块蛋盖,被张三多分了,李四就要少分一点,消费也一样,居民投入社会保险的资金支出多了,消费就只好被挤压了。
二、当前的社会保障居民投入:
1、五大保险,按工资平均数缴纳,一般情况下,缴纳社会保险的工资基数为最低工资标准的1.8倍至2.0倍之间。养老保险为28%,医疗保险为10%,失业保险为3%,工伤保险为1%,生育保险为1%,总计为工资的43%,如工资高于平均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43%,如工资标准低于缴费基数,那缴费比例就高于43%,甚至超过100%也是可能的。
2、工会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费为工资的2%,职工教育经费为工资的1.5%。总工会的人,旅游都没去处了。职工培训,除了误工误事,没有任何作用。
以上两项总计为职工工资的46.5%。
三、误区:
1、在占工资46.5%的社会保障中,职工所需投入仅11%(养老8%,医疗2%,失业1%),职工投入较少,不影响居民生活,这是专家的一概观点。其实46.5%的缴费中,全部都是雇主在承担,事实上要给雇员增加工资100元,雇主实际需要支出146.50元。缴的费多了,聘的人就少了,工资就低了,生产经营资金也被压缩了,最终的结果是生产经营上不去,职工工资收入提不高,消费低迷,把收入的31%(46.5/146.5)存起来,二十年或三十年后再消费,这本身就是把消费的需求给浓缩了。
2、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有以扩大消费。个人所得税的降低,的确有利于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效果不是很好,较46.5%的社会保障,个人所得税微不足道,而且,社会保障费用是人人都要缴,但个人所得税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在缴,占工资不例不是很高。
三、现行的社会保障真能起到保障作用吗
1、假定某人按不变的基数3500缴35年养老保险,那么35年要缴411600元,退休时能领到多少退休工资呢?个人账户按本息1.5倍计算 社平工资和缴费指数化工资都以3000元计算,60退休时月工资为2494.00元(3500*0.35+3500*0.08*12*1.5*35/139)。如果你没活到退休,那你缴的费基本就是打了水漂,如果你活不到74岁,那还是一个亏损的账。
2、医疗保险。10%的工资用作了医疗,可住院一般只能报得到70%,个人还得承得30%。医疗保险基金一般有30%左右的节余,就是说,你交了100元的医疗保险费,医保中心就有了30元的节余,高得惊人。你要是发生意外,比如交通事故,医疗保险是不可以报销医疗费用的。可见,医疗保险费是缴高了,保障范围不足。
3、失业保险费率为3%,一般平均数一个职工一年要缴450元以上的失业保险,失业后每缴一年费最多能领两个月失业保险金,每月标准一般不到450元,也就是说,失业保险是按三分之一的失业率进行收缴的,这显然不合乎常理。
4、生育保险。无论男女,都要缴费,如果你是男的,你老婆没工作或是农民,那你一辈子都白交了。如果你是领财政工资的,那生育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中支出,对企业员工显然失公平了。
5、工伤保险。工伤保险不太了解,在此不叙述。
6、工会费。大家见过工会的文件没有,还有年终总结报告,好长好多。如果大家觉得2%的工会费确识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那没话可说。其实,在中国,保障职工合法权益,那是劳动部门在做,工会只不过是没事在找事做找麻烦而已罢了。
7、职工培训费,工资总额的1.5%。有了个开支的门路,有关部门就可以办培训班了,效果减支出成本,肯定为负数,这没说的。
三、社会保险该怎么走
1、现在社保资金还有很大的缺口,这是因为,95年以前,没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以前的旧账都要现在工作的人来承担。国家应该把以前历史旧账承担下来,中国不缺钱和物资,缺的是好的政策。
2、加强管理。有许多三十多岁的人(四十岁多、五十多的估且不算)在领养老金。其一,加大了社保资金的支出,减少了社保资金的收入,其二,对就业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老板雇人,同样的工作,一人需要缴46.5%的社会保险,一人不需要,那我聘谁,一人少了1000元工资不能干,少了就过不了日子了,一人五百就可以干了,他领着每月一千多的退休金呢,那五百算是小费。一人要支出1465元,一人却只要支出500元就行,这个问题可大了。
3、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现行的社会保障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互助加储蓄的社会保险制度,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没体现出来。政府应对社会保障加大投入资金,这是政府对社会的责任。我觉得农村的合作医疗不错,自交每年20元,财政补80元。
4、很显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那是根本的出路。该取消的取消,该降低的降低,先降低缴费的费率和标准,再来谈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要不然,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不敢雇人,也雇不起人。有资金不愿投资办厂,都投入股市了,导致股市的火爆,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破产,足够说明问题。毕竟大多数人,还得靠领工资过日子。职工觉得吃亏不愿缴费,企业家觉得负担重不愿投资办厂,就行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社会保障不应成为社会负担,被社会保障浓缩的内需,比什么都可怕。
中国人都习惯储蓄,被认为是社会保障的问题。没社会保障的人群储蓄,那有可能。可现在许多被46.5%的社会保障资金覆盖着,还要进行储蓄,按专家的观点,是不是应该提高保障的费率呢?这是其一,其二,存在银行里的钱,有多少是死的,大量还不是被银行贷了出去,或形成了投资,或形成了消费,在拉动着内需,对全社会来说,储蓄导致了消费的低迷是道理上是不能的。储蓄,随时能提出来,行成购买力,拉动内需,46.5%的社会保障,却做不到。
最后一句,你也许被46.5%的社会保障覆盖到了,你真的觉得你有保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