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保监局网站陆续公布了4月份的保费数据。京、沪、粤三地是我国保险业比较发达的保费地区,也是各保险公司的必争之地。
同比观察
京沪两地同降广东同增
据《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记者统计,北京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16.30亿元,同比下降11.68%。其中,产险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为74.73亿元,同比上涨7.63%;寿险4月保费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41.57亿元,同比下降16.32%。产寿险比例为1:3.3。
上海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08.05亿元,同比下降10.14%。与北京情况相似,产险同比增长,寿险同比下降。北京财险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7.67亿元,同比上涨26.49%;寿险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20.39亿元,同比下降19.42%。产寿险比例为1:2.5。
相比之下,不管是从保费绝对值还是从同比增速来看,广东省4月份的业绩都优于北京和上海。广东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07.09一眼,同比上涨5.10%。其中,产险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20.82亿元,同比上涨17.33%;寿险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86.27亿元,同比上涨1.79%。产寿险比例为1:3.2。
整体来看,京沪两地寿险市场4月保费同比下降,且降幅将大,广东寿险虽同比上涨,但涨幅较小。相比之下,产险市场的情况就好的多,4月份保费三地均同比正增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跟新版会计准则要求混合保险合同保费分拆有很大的关系。
外资观察
沪上外资寿险占比高达16%
京沪粤三地也是外资保险公司较多的省份。以今年4月份保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为准,北京产险市场上有28家中资公司,8家外资公司。中资产险公司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3.18亿元,同比上涨6.64%;外资产险公司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46亿元,同比上涨48.50%。北京产险中外资比例为95:5。
北京寿险市场上有30家中资公司,20家外资公司。中资寿险公司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06.06亿元,同比下降10.06%;外资寿险公司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3.60亿元,同比下降42.11%。北京寿险中外资比例为86:14。
上海产险市场上共有30家中资公司,11家外资公司。上海中资产险公司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4.13亿元,同比上涨28.28%;外资产险公司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02亿元,同比上涨11.49%。上海产险中外资比例为92:8。
上海寿险市场上有中资公司29家,外资公司19家。上海寿险公司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82.72亿元,同比下降16.26%;外资寿险公司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4.18亿元,同比下降19.94%。上海寿险中外资比例为84:16。
广东省产险市场上共有中资公司25家,外资公司6家。广东中资产险公司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22.79亿元,同比上涨17.31%;外资产险公司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58亿元,同比上涨44.57%。广东产险中外资比例为97:3。
广东省寿险市场上共有中资公司20家,外资公司15家。广东省中资寿险公司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54.76亿元,同比上涨3.75%;外资寿险公司4月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5.97亿元,同比下降22.23%。广东寿险4月份中外资比例为93:7。
综上可以看出,京沪粤三地外资占比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不管是产险还是寿险,上海外资的力量都遥遥领先。
环比观察
三地总保费均环比下降
每年的前三个月,是各保险抢夺“开门红”的黄金时间。进入4月份,相对而言,竞争的火药味渐渐地淡了。京沪粤三地4月份保费环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北京4月份保费环比下降26.63%,上海4月份保费环比下降21.72%,广东4月份保费环比下降31.18%。
在一片环比负增长的公司中,仅1家在三地均环比正增长的公司分外惹眼。这家一枝独秀的保险公司是中银财险,中银保险在京环比增长15.77%,在沪环比增长4.02%,在粤环比增长11.56%。
三大保险巨头国寿、太保和平安在三地4月份寿险保费收入均环比负增长。在寿险市场上,国寿在京环比下降29.22%,在沪环比下降38.79%,在粤环比下降41.54%;
太保在京环比下降24.28%,在沪环比下降12.95%,在粤环比下降27.11%;
平安在京环比下降49.60%,在沪环比下降40.33%,在粤环比下降55.68%。
在产险市场上,国寿财在粤环比增幅较大,为51.49%。国寿财、太保和平安在京均环比正增长,分别是16.53%、7.78%和14.39%。在沪,三巨头均环比下降,环比降幅分别是1.01%、5.05%和6.43%利和义务。